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韩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6 07:45

  本文选题:汉语 + 韩语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委婉语作为常见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它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润滑剂,为促进交际活动的进行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死亡作为人类共同避讳的话题,自然在交际活动中也是避免直接提及的对象,因此死亡委婉语也就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中韩死亡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揭示两国死亡委婉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从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产生的原因。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韩两国关于委婉语的先行研究,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和韩国学界关于委婉语的定义。 第三章,从六个角度分别对中韩死亡委婉语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分别是:按死者的年龄分类,按死者的性别分类,按亲属关系分类,,按身份等级分类,按死亡原因分类,按宗教信仰分类。 第四章,从社会文化角度分别总结中韩死亡委婉语共同点和不同点产生的原因。共同点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如下四个方面:对死亡的相同的态度,对死亡的相同的价值观,对人死前身体特征的共同表达,相同的心理因素。对不同点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如下三个方面: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宗教的影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并指出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
[Abstract]: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As one of the common language expressions, euphemism is widely used. It is the lubricant of human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and plays a very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Death, as a common topic of human being, is naturally the object of avoiding direct men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so the euphemism of death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ath euphemisms in China and Korea,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eath euphemism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advance study of euphemism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udy, and the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udy are explained.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in Chinese and Korean academic circles. The third chapter classifies and contrasts the death euphemism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from six angles: the age of the deceased, the sex of the deceased, the kinship, the status, the cause of death. Classified by religious belief. Chapter four summarizes the common ground and differences of death euphemism in Chinese and Korean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culture. The common reas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same attitude to death, the same values to death, the common expression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before death, and the sam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influence of feudal social hierarchy,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iving habits and language habit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point out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H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杰;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2 钱春梅,傅友相;委婉语与合作原则[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于海江;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构造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4 谢宗先;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覃明;英汉语言的委婉语及其应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6 刘特和;多姿多彩的英语委婉语[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吴松初;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J];现代外语;1996年03期

8 王威;现代英语的委婉语初探[J];常熟高专学报;1996年04期

9 宋兴;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林丽芳;委婉语的语用价值考察[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盖飞虹;;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王珊珊;;英汉委婉语及构成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倩;;英汉委婉语的国俗语义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邱林林;;委婉语的翻译与动态对等理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漳州话的禁忌语和委婉语[N];闽南日报;2009年

2 刀尔登;一本屁书[N];南方周末;2004年

3 五岳散人 知名网友;欲谋之房 何患无辞[N];广州日报;2010年

4 巨思义邋陈燕芬;赞美犹如阳光[N];陕西日报;2007年

5 彭牧;民间并不遥远[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柳延延;哲学:正视生,思考死[N];解放日报;2008年

7 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姚小文;幽默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丽水市公务员文明礼仪规范(试行)[N];丽水日报;2005年

9 王乾荣;骂人就该吃官司[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肖莹莹;西方媒体:美国经济明年可能走下坡路[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侯集瑞;国产及进口人参和西洋参药材质量的对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7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现代俄语中的委婉语[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永红;从顺应论角度论委婉语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霍中惠;原型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互补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王冬梅;英汉语中“疾病与伤残”委婉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爽 ;[D];安徽大学;2003年

6 贾延纳;委婉语交际的认知语用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海波;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闫美桃;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吴毅琼;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的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姜凤;俄英汉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3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