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钱钟书翻译思想探微——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27 22:11

  本文选题:化境 + 可译和不可译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2年04期


【摘要】:1963年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首提"化境"一说,学界称其为翻译最高境界。在化境说中他提出"诱"、"讹"和"化",分析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译者与原作者、译作与原作、文本与意义、翻译确切等问题,与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翻译有时是一个不可译的事件,翻译不是复制原作,原作需要打开封闭性,为开放性阐释提供思想张力,由此,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真正确切的、好的翻译文本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Abstract]:In 1963, Qian Zhongshu published Lin Shu's Translation. In his theory of metaphysics, he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s of "inducement", "error" and "transformation",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ability and untranslatability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author,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the text and meaning, the exact translation and so on,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western d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theory. He holds that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an untranslatable event. Translation is not a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The original needs to be opened up to provide ideological tension for an open interpretation.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so faithful that it does not read like the translation. The true truth is that a good translation is the original reincarnation, "the body is changed, and the spirit remains the same."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9B39)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课题(2007S027)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姚爱斌;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马奔腾;当代禅美学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郑海凌;钱钟书“化境说”的创新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谷曙光;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段宗社;诗性体悟与诗性言说——试论“妙悟”的创作论特性[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吴琳;历史的选择——谈鲁迅的“直译”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胡虹娅;李白与李贺游仙梦之比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薛新东,吴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对比赏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4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5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7 张君梅;从玄解到证悟[D];复旦大学;2004年

8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3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6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7 魏芳;翻译情境对于翻译策略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敏;翻译策略的辩证研究:归化与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倩;商业英语翻译研究以——《财富》文章翻译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蒋骁华;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4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5 李清良;;钱钟书“阐释循环”论辨析[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6 崔永禄;;传统的断裂——围绕钱钟书先生“化境”理论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7 朱志瑜;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神化说”(前期)[J];中国翻译;2001年02期

8 黄汉平;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9 黄振定;解构主义的翻译创造性与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菁;隽永;;乍闻音酷似,细品味异同——同、近音异形熟语荟萃(三十八)[J];天津教育;2011年07期

2 纪焕蓉;;从心所欲,不逾矩——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秉钦;东西方大师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丽萍;钱钟书“化境”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杜华卿;西方译论沿革对中国译学的影响探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3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43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