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词法性还是句法性:论“X是”的接口特征

发布时间:2018-05-28 21:16

  本文选题:连词 + 副词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摘要】:现代汉语中一部分连词和副词可以选择性地与"是"组合,形成"X是"结构。"是"在这种结构中是一种很虚的用法,呈现出类似连词的功能,本质上是"鸠占鹊巢"。本文尝试性提出,这种结构中"是"具有"词法-句法"的接口特征。文章从句法推导、方言佐证以及与之相关的部分动词与"是"结合形成的"V是"结构几方面进行论证,试图为这种结构中的"是"找到合理的定位。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some conjunctions and adverbs can be selectively combined with "is" to form a "X" structure. "Yes" is a very virtual use in this structure, presenting a function similar to a conjunction. It is essentially a "Hatoyama nes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that "is" in the structure of "word and syntax"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Article derives from the clause method, The proof of dialect and the related part of the verb and the "V"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s" are demonstrated in several aspects, trying to find a reasonable orientation for the "is" in this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基金】: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编号:G-YX8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BYY077)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王灿龙;;一个濒于消亡的主观性标记词——想是[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3 张和友;邓思颖;;与空语类相关的特异型“是”字句的句法、语义[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4 邓思颖;;汉语复合词的论元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和友;;情态确认型“是”字构式中“是”的语义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金满;王同顺;;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接口——“X们儿”的演变[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3 王灿龙;;一个濒于消亡的主观性标记词——想是[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4 穆志刚;;中西方语法化理论的发展和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郑广贵;;“是”的词性问题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刘敏;;“难不成”的词汇化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姚小鹏;;副词“可是”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8 王志恺;;“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9 旷书文;论“程度副语素+为/是”的语法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会荣;;“哪怕P”格式的来源及形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松;赵怿怡;刘海涛;;汉语特殊结构的句法标注策略[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解植永;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洪欣;元明时期汉语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淑华;晚唐五代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4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5 叶建萍;英汉语语法化中主谓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柏灵;表转折“X是”副连兼类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邵妍;《醒世姻缘传》转折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彦琳;“俩”的多角度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于超;副词“还是”的多角度考察[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卞于靖;《水浒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3 张谊生;;“就是”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5 邓思颖;经济原则和汉语没有动词的句子[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6 袁毓林;;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7 木村英树;;“的”字句的句式语义及“的”字的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8 石定栩;;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J];中国语文;2003年06期

9 沈家煊;;“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J];中国语文;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梦霞;“即”“既”有别[J];咬文嚼字;1995年08期

2 林华勇;可控副词和非可控副词[J];语言研究;2005年01期

3 杨琳;汉语系词研究评议[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陆世光;如何区分副词和形容词——“突然” “全”是什么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吴泽顺;古汉语系词刍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徐菊秀;试说副词“只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倪宝元;副词的选择[J];汉语学习;1988年04期

8 李毅;;《红楼梦》中“但、但凡、凡是、但凡是”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8期

9 张伟;词缀“是”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段德森;副词转化为连词浅说[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春贵;;试论假设复句里的关联副词“就”[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6 颜秀妃;;台湾闽南语副词"搁"的用法刍议[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7 李泉;;“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8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陆汝占;靳光瑾;;“是”的内涵逻辑语义解释[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立军 李冲;“由于”兼属介词和连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5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6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7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8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9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4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9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颜平;禹州方言连词、副词、介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吴倩倩;副词“却”的历史发展[D];暨南大学;2010年

3 林芸;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4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5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左梁;《论语》虚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樊仕s,

本文编号:1948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48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