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哭长城“”吃食堂”看处所宾语化
本文选题:宾语化 + 处所宾语 ; 参考:《语文建设》2012年16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两类不同的宾语化现象,其中"哭长城"和"吃食堂"是这两类结构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两类结构特点的分析,认为以往学界对两类"处所宾语"结构的理解存在偏差,两种结构是两种不同途径的宾语化现象,不能和"受事宾语"混同。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modern Chinese, of which "crying the Great Wall" and "eating canteen"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types of "place object" structure in the past, and the two structure is the object of the two different ways. The subject object is "confused".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基金】: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15852-Y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占华!802-8577;“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齐静;;摄入类动词的认知隐喻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翁义明;王金平;;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动因竞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4 谢晓明;左双菊;;饮食义动词“吃”带宾情况的历史考察[J];古汉语研究;2007年04期
5 王宇波;;动宾问题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谢晓明先生《语义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吃”、“喝”带宾语个案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谢晓明;宾语代入现象的认知解释[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聂亚宁;;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建;谢晓明;;近二十年现代汉语动宾问题研究述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胡方芳;;转喻研究的历史:不断泛化的过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周红;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淑美;动宾结构汉英机器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钱晨Z,
本文编号:1950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5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