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婚姻”的隐喻认知机制
本文选题:隐喻映射 + 隐喻认知 ; 参考:《学术探索》2014年03期
【摘要】:在莱可夫和约翰逊隐喻映射模式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汉语"婚姻"的隐喻认知机制的个案分析,发现汉语中的"婚姻"域指向了基于人类身体体验和社会体验的多种源域类型,再次印证了概念隐喻是建立在人类体验基础上的理论假设;同时对始源域指向目标域的单向性映射认知模式做出修正和补充,为目标域与始源域的双向互动关系提供实证性支撑。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akoff and Johnson's metaphorical mapping model,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marriag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rriage" domain in Chinese points to various source domains based on human body experience and social experience. It proves again that conceptual metaphor is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 based on human experience, and modifies and complements the cognitive model of unidirectional mapping from the origin domain to the target domain. It provides the positive support for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rget domain and the origin domain.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恩锋;全晓云;;论“茶”的隐喻认知系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3 黄华新,吴恩锋;论汉语“人生”的隐喻认知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中;;认知性隐喻及其翻译[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2 马庆凯;;隐喻否定形式的理解——兼评《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的两个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任珊;;禅语问答的认知语言学观照——以《景德传灯录》为中心[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贾跃千;宝贡敏;朱建清;;再论唐代茶文化兴盛的表象与成因[J];茶叶科学;2009年01期
5 郭善芳;概念合成理论与虚幻思维空间[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葛新新;;校园规范用字研究及解决措施——以某高校英语翻译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7 陈琛;姜莉;;口译中文化异同的隐喻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8 刘正光;;隐喻理解模式研究述评[J];英语研究;2005年01期
9 俞建梁;黄和斌;;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述评[J];英语研究;2006年02期
10 孙e,
本文编号:1952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5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