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是非问与否定的相通性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29 20:08

  本文选题:是非问 + 否定 ; 参考:《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摘要】:是非问表"否定用法"不单单以句子有否定的衍推义为标准,而是看说话人的"态度",如果态度是否定的,即只要是对命题的非肯定,不论它的衍推义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视为否定用法。是非问句常常借助于一些特殊的词类或语调、语气等表示否定,人们把这些词类看成是有标记的,语调等看成是无标记的。是非疑问句与否定的相通跟是非问的"命题"关系密切,对命题的非肯定成为是非问和否定相通的机制。
[Abstract]:The "negative usage" of the statement of right and wrong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negative deductiv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but also on the speaker's "attitude". If the attitude is negative, that is, as long as it is not positive to the proposition, whether its derivation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Are regarded as negative usage. Non-question sentences often express negation by means of some special parts of speech or intonation, mood, etc. People regard these parts of speech as marked and intonation as unmark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on-interrogative sentence and neg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position" of right and wrong question, and the non-affirmation of proposition becomes the mechanism of mutual connection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question and neg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9YJC740022) 哈师大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SGB2009-26),哈师大预研项目(SYG2009-10)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2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3 彭小川;;关于是非问句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华;;英汉附加问句在会话中的传信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司罗红;;疑问特征及一般疑问句的生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明臣;现代汉语话语指示功能分析[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2 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叶建军;表祈使义的反问句“VP不是?”[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刘钦荣 ,金昌吉;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是反问句吗?[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康天峰,牛保义;疑问句语用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刘钦荣;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平;表反问语气的“还”与加强反问语气的“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8 苏培成;谈一种特殊的反问句[J];汉语学习;1984年04期

9 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10 常玉钟;试析反问句的语用含义[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反问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姝;反问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语用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治野;“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D];暨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彬;;“呢吗”是非问句[J];汉语学习;2007年04期

2 马峗;;“是非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3 李德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是非问句习得考察[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李菁;;否定形式是非问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3期

5 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6 赵果;;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字是非问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7 彭小川;;关于是非问句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8 刘海燕;;结果补语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9 武振玉;《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10 熊作平;;浅析汉语中否定是非问句的回答[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林茂灿;;普通话不带“吗”是非问句的声学表现和合成验证[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晨;李红;;高职院校实施考教分离的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郑志鸥;;坚持教考分离,确保教学质量[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宁波市委统战部课题组;陈凤姣;陈元祥;王贞;;“和谐社会统战文化”命题的理论与实践[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梁义芝;;一种时序推理系统框架[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俞雅萍;;把好大众化教育的生物化学命题关[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祁祥;;综合风险管理:“十二五”的新命题[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诗成 (陕西);清华的命题,中国的命题[N];嘉兴日报;2011年

2 申然;谈谈建筑类极限邮集的命题[N];中国集邮报;2008年

3 张显峰;“科学家需不需要博士帽”是伪命题[N];科技日报;2010年

4 毕诗成;清华的命题,中国的命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张剑;南开教授参与考研辅导将被取消命题资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石家庄第四十中学 高级教师 刘颖;命题新颖独具匠心题量适中难易适度[N];石家庄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天香;中外高端人士求解“转型命题”[N];中国改革报;2010年

8 廖保平 (湖北);腐败的“年龄现象”是个伪命题[N];嘉兴日报;2011年

9 陈佳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经济硬着陆是伪命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10 记者 佘峥 张小燕;明年高考全部自行命题[N];厦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兰巧玲;俄汉语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罗晓英;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峻绫;汉语中介语否定形式变异的认知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雪;现代汉语是非问句功能偏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5 刘雅娟;儿童语气词“吗”与“吧”的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卢红艳;天门方言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娟娟;中学生日常推理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沁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条件与基础[D];兰州大学;2011年

9 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侯佩;L1与L2使用者是非问答对中答语使用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2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52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