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词义系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互证——以“毒”字义项为考察对象

发布时间:2018-06-01 00:09

  本文选题: + 词义系统 ; 参考:《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摘要】:中西医都要谈及毒药,并且"毒"概念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但在不同语言中记录这个概念的词的词义系统却不尽相同,这与中西医药学不同的哲学背景有密切的关联。基于此,暂且选取汉语中"毒"一词,从该词的本义入手,描述了该词的词义演变状况及其与药物有关的词义系统,分析了"毒"词义演变的因素,重点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医对其不同的认知对词义的作用,以期展示不同语言文化中词义系统与哲学思想的复杂关系。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uld talk about poison, 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concept of "poison" is similar, but the semantic system of recording the concep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s differen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word "poison" in Chinese for the time being, begins with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describes the evolvement of the word meaning and its meaning system related to drug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the evolvement of the meaning of "pois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gnition of TCM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show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stem of word meaning and philosophy though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钱小奇;毒药概念的历史演变[J];江苏中医;1991年05期

2 樊才云;;语言模糊性研究的哲学阐释学视角[J];求索;2010年04期

3 张金福;;语用学转向的哲学理路及其语言学意义[J];求索;2011年07期

4 李同琴;;古医籍中“毒药”概念辨析[J];陕西中医函授;198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晓明;王乐匈;李洪涛;;《神灸经纶》学术特点浅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李丽萍;;颜色词“黄”字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殷全;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学[J];大学化学;2003年05期

4 李喜所;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冈野诚著;周建雄;;北宋区希范叛乱事件和人体解剖图的产生——宋代法医学发展的一大要素[J];法律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6 吕春华;浅议中医发展与创新意识[J];国医论坛;2004年04期

7 游建西;;论《上清大洞真经》与《黄庭经》之哲学、医学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蒋文干;;口译解构与重释的理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长林;明末清初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流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陈云逸;;浅谈《中国医学史》的阶段教学法[J];中医药导报;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峰;王咪咪;;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宗辉;宋明理学中的养生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黎仲谋;《神灸经纶》灸法与灸疗处方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姚雯;哮病的古代内科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国锋;中医药标准化问题的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王加志;黄药子致肝毒性/配伍当归后减毒的亚细胞机制及毒性成分体外代谢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赵甲济;《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佰成;明清时期灸法的学术特色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韩辉;《诸病源候论》伤科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马琨;隋唐道教自然观与传统医学理论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4 李春艳;《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璐;基于ZigBee的低功耗远程医疗监护系统[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荣馨;仲景论治瘀血证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宋瑞芳;不孕症中医诊治的文献研究[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8 韩迎迎;宋代药材产地、市场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金鹏;川蜀中医妇科流派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张文光;上海医界春秋社研究(1926-1937)[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立红;论符号学美学与中国传统意境理论的相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林一樵 ,范武邱;语言模糊性之分类[J];科技英语学习;2003年06期

3 樊宝英,李洪先;“格式塔”与文学审美品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张良林;语言模糊性的符号学解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永培;;词义系统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2年05期

2 阿其图;谈古汉语教学的词义系统教法[J];语文学刊;1999年02期

3 王阁;词义关联性原理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董为光;词义系统中的本源义[J];语言研究;1998年02期

5 何];中国人与天[J];咬文嚼字;1997年02期

6 谭宏姣;;试论一种特殊的词义成分——源义素[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7 贾璐;章也;;释“与”——虚词词义系统整理举例[J];辞书研究;2009年04期

8 章也,秦永正;论古汉语虚词词典中义项的整理问题[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9 徐超;试说“方”的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J];文史哲;1999年06期

10 童致和;;“香”和“臭”的词义演变及气味词的词义系统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军;;词义系统的性质及其类型[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杜晶晶;;词义层面进行领属关系标注的尝试[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欧阳晓芳;;词义类型及语言理解[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朱轶;;《说文解字》“田”部字小议[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英姿;;译名研究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雷健;阴阳五行与中国文字[N];四川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晓鹏;甲骨刻辞义位归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会芳;上古“手持类动词”词义系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进展;试论汉语词义系统的类别层级性及其实现[D];厦门大学;2007年

3 毕秀洁;《诗经》“到达”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亚洲;《诗经》“将”字的意义和用法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少英;动词释义元语言研究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高光新;《今文尚书》周公话语的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柯丽芸;汉语第二语言教材词汇的义类分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赵倩;论“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培杰;新时期旧词新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孙莹;郝懿行《尔雅义疏》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6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