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洋腔洋调”汉语的语言艺术发声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02 04:04

  本文选题:“洋腔洋调” + 语言艺术发声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语音普遍存在于音段和韵律中,不少问题纠正比较困难。语言艺术发声训练是获得字正腔圆标准普通话的有效途径,对纠正汉语音段和韵律发音有积极作用,在纠正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时引入语言艺术发声方法具有可能性。针对外国学生的"洋腔洋调",可采用以下对策:训练发声器官,营造良好的发声环境;运用静态吐词理论进行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语的训练,提高静态语音水平;运用动态吐词理论进行语句、语段和语篇表达训练,提高动态语音水平。
[Abstract]:The phonetics of foreign students'foreign tonality generally exists in syllables and prosody, and many problems are difficult to correct. The phonation training of language ar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btain the standard Putonghua with correct pronunciation,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correcting the Chinese syllables and prosody pronunciation. It is possibl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language art vocalization to correct the foreign students'"foreign accent". In view of the foreign students'"foreign tun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can be adopted: training vocal organs to create a good vocal environment, using static speech theory to train monosyllabic, double-syllable and multi-syllable words to improve the static phonetic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ynamic speech, the theory of dynamic spit is used to train the expression of sentences, segments and discourse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语言艺术和谐发声研究”(编号:10SA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涩谷周二;日本学生汉语学习难点和重点的调查报告[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2 张颂;播音语言规范化三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7年08期

3 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4 孙汉萍;汉、泰语的同异性比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星,张春月;幽默的本质与幽默的行为[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2 高侠;对立·关系·价值——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郭兰;;论“声调中心论”视野下的轻声语感认知[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4 许艳丽;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儿化韵”的规范问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孙小玲;轻声的衰退趋势及其对策[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宋华玲;英语语音学习与汉语普通话关系浅探[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7 罗倩,彭聃龄;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8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9 康健;谈谈“轻声”教学的几个问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轻声”的教学[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杨小锋;方言语调量化测试的出路及办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孟晖;;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新时期普通话的语音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邹煜;侯敏;陈玉东;付莉;;基于传媒语音语料库的不同语言样式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宫本幸子;;日本人学习汉语声调[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6 张卫;;中级水平的日本学生在汉语听力上的偏误[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曾金金;;印度尼西亚学生华语发音偏误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吕苗荣;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D];中南大学;2003年

6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7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纪东;英语篇章博喻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张洪芹;动态词义识解论[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名量词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陈奇敏;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炜;中介语任务变异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明霞;论听、说的内在联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01年

5 倪明;腭裂汉语语音病理学及腭裂术后语音训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淑玲;试论朗读作为一种词汇记忆方法[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江源;言语理解的认知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杜海;浅析语用学三要素——语境、会话目的与语用原则[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李丽丽;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东梅;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小锋;字调对语调的影响——字调与语调关系的另一种考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李培元;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1期

3 孙汉萍;汉、泰语的同异性比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曹剑芬;;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石佩雯;李明;;全三声的使用和语调对第三声的影响[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刘明章;;朝鲜历代汉语文教学与研究考略[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本文编号:1967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67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