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程与文化创生
本文选题:外语教育 + 外语课程 ; 参考:《天府新论》2012年04期
【摘要】:教育是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手段和工具。外语教育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选择、重组、改造和传播的过程。课程文化也是一个文化的子系统,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之中的动态生成性系统。现代理念的外语课程教学,应该是具有人文意识的、文化和知识相互碰撞的文化意识的完善与生成的工程。外语课堂不仅享有学习共同体的美称,从课程的本质上看,外语课程就是构建一个场,构建一个容认知、文化、社会、政治、伦理、实践于一身的多维空间。在外语课程和文化联姻中,必将诞生出跨文化语言体验的个体,能用独特的声音表达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纬度内的生命强音。课程必定脱胎于文化,以智慧的表达形式回归于文化,融入人类社会的文化建构和新向度思维。
[Abstract]:Education is a means and tool for the transmission, dissemination and creation of culture.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s the selection, re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Curriculum culture is also a subsystem of culture and a dynamic generative system. The modern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teaching should be a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culture and knowledge collis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improvement and generation of the project.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not only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but in essence,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is to construct a field, 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space of cognition, culture, society, politics, ethics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marriage of culture, the individual of cross-cultural language experience will be born, which can express the strong sound of life i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latitudes with unique sound. The curriculum must be born out of culture, return to culture in the form of wisdom, an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new thinking of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语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2010年湖北省省级教研基金项目《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链的应用与研究》阶段性成果;2011年湖北省省级教研基金项目《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赵红;郭淑新;王义芳;;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5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卢小男;信息技术环境下再论数学启发式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丽;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莉;外语教育的科学性与工艺技术性所在——读夏纪梅新著《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J];外语界;2003年04期
2 陆德林;我国外语教育全程与中学外语课程设置[J];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01期
3 施健;余青兰;;荷兰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年21期
4 陈琳;;从战略高度规划外语教育[J];w,
本文编号:1989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98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