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败”及相关词语的句法语义分析——以海外华语媒体为视角
本文选题:完败 + 完胜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摘要】:"完败"是海外华文媒体近年来出现的新词,其用法与"大败"有别,即在"A大败B"和"A完败B"中,"败"具有相反的词义。这种差异体现了"败"的"自败曰败"和"破他曰败"两种含义,"完败"的出现是对"败"词义系统的完善。在华语视角下,"完败"使相关词语具有核心区与非核心区不平衡、词义形象,多用于媒体和书面语等特点,"完败"可能源自"完胜"的类推。
[Abstract]:"perfect defeat" is a new word appeared in overseas Chinese media in recent years. Its usage is different from "failure", that is, in "A defeat B" and "A perfect defeat B", "failure" has the opposite meaning. This difference embodies the two meanings of "self-defeating" and "defeating others", and the appearance of "perfect defeat" is the perfection of the meaning system of "defe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erfect defeat" makes the relevant wor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 core region and non-core area, word meaning image, mostly used in media and written language, etc. "perfect defeat"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analogy of "perfect victor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委托项目《海外华语使用情况调查》(批准号:WT125-2) 国务院侨办2011科研项目《传承与认同——新形势下海外华文教育策略研究》(批准号:GQBY2011021)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苏新春,黄启庆;新词语的成熟与规范词典的选录标准——谈《现代汉语词典》(二悻悻二年增补本)的“附录新词”[J];辞书研究;2003年03期
2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志祥;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4 郭熙;;论华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灵;关于少数民族汉语词汇教学中新词新义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鲁洁;;从对等的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的英语翻译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曾艳;;论华语的两种发展模式[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廷扬;从比喻的内涵和外延看修辞的本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5 李廷扬;;实践出真知,美律见效果——语法修辞学教改实验报告[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龚清秀;;论中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7 陶炼;对《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年版)修订的一些建议[J];辞书研究;2004年06期
8 王馥芳;;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化研究与“新词”界定[J];辞书研究;2007年04期
9 蔡永强;;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用户友好原则[J];辞书研究;2011年02期
10 吴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述学;;新词语语料库建设的一些构想[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亢世勇;鲍明凌;许小星;;基于数据库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语法特点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刘金凤;;新词新义产生的轨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黑维强;;晋语与唐五代西北方言亲缘关系词汇例举[A];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7 王若江;;关于“大华语”的教学思考[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刚;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7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洪泉;论英汉缩略语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燕军;从《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论新一代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编写[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董智贤;“NP_1+V+为+NP_2”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翠萍;英汉新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艾贵金;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于静;英汉流行语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2 苏新春;同形词与“词”的意义范围──析《现代汉语词典》的同形词词目[J];辞书研究;2000年05期
3 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年03期
4 ;三联书店邮购书目[J];读书;2002年03期
5 田惠刚;海外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丁安仪,郭英剑,赵云龙;应该怎样称呼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从英汉对比看“汉语”、“普通话”、“国语”与“华语”等概念的使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郑敏;汉民族共同语的称谓[J];寻根;1998年05期
9 王铁昆;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年04期
10 张志毅,张庆云;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J];语文建设;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用字情况调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2 王铁琨;侯敏;;从2008年度调查数据看中国的语言生活[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2期
3 刘敬辉;汉语地位不断提升——与留美博士的越洋对话(25)[J];21世纪;2003年11期
4 宛新政;;“去xx化”的同形异构[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5 陈天日;;发展海外华文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千秋伟业——关于海外华文教育情况的思考[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李泰盛;;泰国华文特有词语使用状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周振鹤;;“冥诞”“冥寿”何以不用[J];咬文嚼字;2009年11期
8 周文德;;重庆市政区地名音节考察(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9 徐百柯;;普通话改变了唐人街的声音[J];21世纪;2010年02期
10 郭熙;;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调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段跃中;东京“汉语角”的有益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张晓东;广告文案“十八般武艺”[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叶海林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大可不必心虚[N];东方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叶立新 张文连;合肥城市交通建设飞跃质变[N];安徽经济报;2009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伊丽苏娅;重视羌族语言传承工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刘靖文;简化字在海外[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红;华文教育牵动众人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玉敏;灵寿方言的晋语过渡性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0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0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