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本文选题:“关于” + “对于” ; 参考:《中国语文》2012年02期
【摘要】:"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Abstract]:The invisibility of "about", "for" is determined by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ic and the topic within the topic sentence. Whe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ic and the topic is close, "about", "for", "tends not to be used," whe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is not clear, Both must be used. " The substitution of "," is determined by the semantic subcategories of verbs and noun elements in the title, "on" tendency and utterance verbs, content nouns, and clause objects of verbal verbs "," for "tendency and psychological verbs," The clause object of mental noun and mental verb co-appears. When the verb or noun in the problem has both the meaning of speech and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y, the two can be interchangeabl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话题标记的功能研究”(11CYY05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条件句研究”(11YJC740098);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项目(11XJJC740003) 首都师大教学研究青年项目 博士科研基金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蕊;“对于、关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4 王建勤;介词“对于”的话语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5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4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6年02期
6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7 苗兴伟;语篇向心理论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8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9 谭文辉;动物词语文化意义的认知模型[J];福建外语;2001年04期
10 张凤;借代的认知基础考察[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杉村博文;;论“话题化”[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宋春阳;陆汝占;方向红;;基于类义抽象的汉语复合词义的求解模式探索[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8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2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白少辉;个体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刘春卉;“动+名”偏正结构形成原因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伟;论例证功能的对等[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8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晋霞;论话题标记“如果说”[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2 朱冠明;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王蕊;“对于、关于、至于”的话题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胡素华;凉山彝语的话题结构——兼论话题与语序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4年03期
5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6 张美兰;陈思羽;;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7 李琳莹;介词“对”的意义和用法考察[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王红斌;谓宾心理动词与其后的非谓动词所表动作的语义所指[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王建勤;介词“对于”的话语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抗;;1314介词“对”和“对于”辨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2 陈卓;;介词“对于”来源新探[J];理论界;2010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02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0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