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学生汉语学习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研究
本文选题:形容词 + 重叠式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1期
【摘要】:蒙古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时会产生许多偏误类型,产生偏误有客观原因如汉语自身比较复杂,也有主观原因如母语的干扰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汉语与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教学,同时也应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信、毫无焦虑地参与学习活动,对学生容易泛化及回避的问题加以引导,从而避免其产生偏误,促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
[Abstract]:When Mongolian students learn and use the overlapping forms of Chinese adjective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errors, such as objective reasons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itself, and subjective reasons such as interference from mother tongue, etc.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mpare Chinese with students' mother tongue,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each students' difficulties, and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to create a relaxed classroom atmosphere so that students can be confident.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without anxiety, to guide students to generalize and avoid problems so as to avoid errors,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proficiency faster and better.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元传军;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惠;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2 韦超;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状位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振凤;韩国语拟态词的特性以及与汉语的对应[D];延边大学;2007年
4 张莹莹;汉英比较范畴的认知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树建;现代汉语形容词ABB式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中的若干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3 张国宪;;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邱莉芹,徐伟;试析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的突破与限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吴锡根;形容词研究概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张理明;试论动词AABB重叠式[J];汉语学习;1984年04期
7 常敬宇;语义在词语搭配中的作用—一兼谈词语搭配中的语义关系[J];汉语学习;1990年06期
8 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9 李凤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的重叠——兼与AABB式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李小凤,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后面“地”字使用的制约因素[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元传军;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华;现代汉语AABB格式词法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3 郑梦娟;ABB式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赵惠;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雪梅;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书业;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音;汉语词重叠的理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周孟战;张永发;;汉语重叠的认知基础[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3 周艳芳;;阳泉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及与普通话的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林华勇;;廉江粤语的两种短语重叠式[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5 张卫国;朱翠萍;;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从“雪白雪白”与“雪白”的关系谈起[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6 沈婷;;新疆口语方言中“子”尾词缀探析[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7 马晓琴;;陕西方言词法比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叶晨;;天台方言中的量词重叠“A加A”式[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9 董为光;;汉语重叠式概说[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梁忠东;;博白地佬话形容词重叠式[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建凤;;大同方言的重叠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琳;;从儿童语重叠看汉语重叠现象[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金yN;;重叠式形容词有必要变调吗?[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冯志伟;;确定切词单位的某些非语法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金惠淑;;普通话音节的统计原则和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凤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的重叠——兼与AABB式比较[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邵敬敏;小孩子是怎么学说话的?[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朗锦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多音节词语朗读项应该注意的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张邱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深化比较:汉语方言学研究创新的重要途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黄美新;大新壮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陈璐;优选论框架下现代汉语双音节词重叠现象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静;壮泰重叠式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蒋浩然;《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重叠形容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震;《骆驼祥子》形容词重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晓;《红楼梦》形容词重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敏;《豆棚闲话》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华;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重叠式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雅;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雷艳萍;丽水畲话形容词重叠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赵美芳;腾冲傣语形容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韦璇;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词汇大纲》形容词带宾语情况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1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3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