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行为限制

发布时间:2018-06-20 02:17

  本文选题:修辞立其诚 + 言语行为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汉语修辞学史上的著名命题"修辞立其诚"提出了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修辞理想,但是作为学术研究,我们还应该从言语行为的全过程去追问"修辞"为何难以"立其诚"。本文探讨了影响修辞之诚的种种言语行为要素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1.言语形式本身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2.发话主体的交际意图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3.接受主体的解码心理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4.不同语境系联构成的形义扭曲关系。我们只有在明晓了修辞的种种行为限制之后才有可能无限地接近或者捕捉到修辞之"诚"。
[Abstract]:The famous pro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rhetoric, "rhetoric makes its sincerity", puts forward a rhetorical ideal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but as an academic study, We should also ask why rhetoric is difficult to be honest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speech ac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wisting relation of form and meaning of various elements of speech acts affecting rhetoric sincerity: 1. The twisting relation of form and meaning in the form of speech itself.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th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is distorted. The form and meaning distortion relation of the decode psychology of the receiver. The relation of form and meaning is distor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ntexts. It is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the limits of rhetoric that we can get to or capture the sincerity of rhetoric infinitel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瞧秀梅;王海芬;;言语与情绪[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杨振国;;从言语行为的身份意识谈普通话的推广[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华劭;说话人与受话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行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5 李岩;;广播言语的个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6 林燕华;意向、言语行为和交际[J];惠州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刘龙根;言语行为意义观浅论[J];学习与探索;2003年02期

8 李纯,阿不都维力·吾术尔;汉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语言与翻译;2004年01期

9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龙根;意向性与意义理解——从言语行为论的视角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聂桂兰;;标语口号在乡村——江西吉安乡村户外标语口号的田野调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项成东;;元交际条件句的语用认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张静;;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凤玲;;论修辞语用中的适应原则[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9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3 刘焕辉 江西婺源人 南昌大学教授;言语交际学的草创与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张卫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9年

7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晶晶;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转述行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慧;汉语虚假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晋媛;汉语教学语境下不赞同言语行为的语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3 凌来芳;[D];安徽大学;2004年

4 程进军;赞扬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臻;中美文化差异之言语行为比较——“承诺”的文化差异[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6 潘小燕;中美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王艺;言语行为和引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建祥;汉语语境下批评言语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云;论言语行为得体性的概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旗;汉语“纠错”言语行为的课堂实施[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2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42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