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隐喻的重新识解及其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8-06-24 00:51

  本文选题:概念隐喻 + 体验哲学 ; 参考:《学术探索》2012年03期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它也是人类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Lakoff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途径,重新定义了隐喻跨域识解的本质特征,认为隐喻是身体、感知、体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体验哲学作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观的一场革命。
[Abstract]: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f the daily concept system of human thinking and action. Lakoff Johnson's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opens up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redefin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cross-domain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Metaphor is the product of the body, perception, experience, brain and mind. A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experiential philosophy is a revolution in wester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莉;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永坡;汉语早期儿童的隐喻机制及多义词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仕光;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库组织方式的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湘西;;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2 刘沛;;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之比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玉梅;;关于概念隐喻工作机制立体空间模型假设[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4 管昕;;“语言学是人学”浅析[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5 金凤;;论概念隐喻在英汉广告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高远;程浩;;军语在商业用语中语义泛化的认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顾建敏;;汉英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与文化映射[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吕华蕾;;概念隐喻对词汇习得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9 孔英婷;杨廷君;;论汉语“眼”的概念化隐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10 赵芳芳;;概念隐喻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寅;;四论语言的体验性——《易经》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对比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鸥;通感的认知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寇丽莉;“心”隐喻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小异;汉语中“学习”概念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凤平;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5 冯艳;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连贯作用[D];贵州大学;2008年

6 吴华;英汉天气词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孙瑶;计算机隐喻的认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李佼慧;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衔接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寰;从语篇分析的角度论《老友记》中的概念隐喻[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甘智敏;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9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59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