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多模态口译焦虑的级度溯源

发布时间:2018-06-24 01:59

  本文选题:口译焦虑 + 多模态 ; 参考:《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摘要】:本研究以Cassady和Johnson的测试焦虑模型理论为指导,以Chen和Tang的测试焦虑等级实验的技术路线为依据,指出了多模态口译焦虑的不同级度,即高焦虑模态、中焦虑模态和低焦虑模态。随之,对多模态口译焦虑的级度进行溯源,对口译焦虑高、中、低三种级度及其对口译的作用进行了实验性研究。本研究打破了以往焦虑外语学习理论中的整体论,提出级度论的思想,形成了焦虑研究理论的发展观。
[Abstract]:Guided by Cassady and Johnson's test anxiety model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technical route of Chen and Tang's test anxiety rating experiment,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multimodal interpretation anxiety, namely, high anxiety mode, middle anxiety mode and low anxiety mode. Then, the author traces the levels of multimodal interpretation anxiety and mak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hree levels of interpretation anxiety: high, middle and low levels and their effects on interpreting. This research breaks down the whole theory of anxiet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grade theory, and form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anxiety research theor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认知心理视阈下的口译焦虑模态研究”(项目编号:12YJA740033) 上海市哲社研究项目“口译中听、译两种焦虑模态的认知心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BBY00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愉联;;外语学习焦虑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康志峰;邱东林;;交替传译与“AA+EA”策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3 康志峰;;口译焦虑的动因、级度及其影响[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4 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5 徐盛桓;;专栏: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6 周统权;徐晶晶;;心智哲学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以心智理论研究为例[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7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8 陈顺森;唐丹虹;;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9 张承芬,毛伟真;考试焦虑、能力自我知觉与学生成就归因关系初探[J];心理科学;1992年06期

10 叶仁敏;Knut.A.Hagtvet;;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测验焦虑、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J];应用心理学;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玲丽;;高校农村生源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徐先乔;消除考试焦虑 提高英语成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马丽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陈东方;;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研究——以学习的焦虑问题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陈红美;;焦虑心理对CET中听力测试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杨娜;;任务型语言课堂中学习者交际压力的情感归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骆紫燕;桑鹏;;情感因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8 严晓月;;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及应对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崔云波;;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焦虑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侯彦宾,梁春生;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庆周;;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俞美芳;;妙手回春——学生英语学习中焦虑症的诊断和治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王燕;;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4 王金龙;;网络环境下英语考试焦虑调查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康志峰;口译中听、译两种焦虑模态的认知心理管窥[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崔淑丽;3D互动式教学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熊苏春;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晓莉;“先写后说”对消除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焦虑,提高口语的实证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媛;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慧奇;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减轻二语学习焦虑[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兰;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袁晚女;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听力焦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文芳;一项有关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邵协;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媛;减轻普通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焦虑的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丽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外语焦虑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起昌;;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卢波,陈玉明;关联性记忆错觉研究的新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育;影响大学英语听力测试的心理因素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陈顺森;;初中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考试成绩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1期

6 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8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9 郑海翠;张迈曾;;和谐理念的多模式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10 蔡曙山;;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约翰·塞尔教授的对话[J];学术界;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凤华;测验和明确警告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红;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对关联性错误记忆产生差异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蓓;;多模态化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意义[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8期

2 杨丽霞,傅小兰;多模态信息认知加工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3 付蓓;;多模态化的英语写作教与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曲颖;;大学英语教学多模态性对于解除中介语石化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5 杨春慧;;贺岁片《大笑江湖》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电影文学;2011年07期

6 江华珍;陈清;;论多模态PPT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徐畔;;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8 高蕊;赵滨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9 付磊;;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CAI软件评价[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项春娜;;从社会符号学研究视角看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晓琳;;整合论的认知代数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孙佳宾;;论音乐审美记忆结构中的感觉记忆[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朱莹;;联想主义心理学还是认知心理学?——1985年关于对艾宾浩斯的争论[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杨鹏;;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红星;宋鸿陟;陈燕;肖磊;邹湘军;;面向儿童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可用性研究[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毛明志;李建国;;用户界面设计及对我国数值软件设计的启示[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7 尹继武;;认知心理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进步及其问题[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蔡晓华;;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高三数学课的教学设计[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9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恩久;;作为西德心理学方法论的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教授 胡晓云 本报记者 孙鲁威;坚持多模态产业模式[N];农民日报;2011年

2 顾雪林;从认知心理学看“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武建峰 魏屹东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认知生态学: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吕斐宜;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滢;探究心理学长河的源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中科院心理所 傅小兰;从心理学解读人机交互[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王寅珊;在本子上随意涂画或有助集中注意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顾志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分析[N];期货日报;2006年

10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张曙光;都是金子惹得祸[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洁;多模态脑电信号分析及脑机接口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江e,

本文编号:2059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59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