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到非问:话语标记的一个来源——以“怎么说呢”为例
本文选题:话语标记 + 怎么说呢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文章以"怎么说呢"为研究对象,描写其共时层面话语标记功能及相应的语篇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勾勒"怎么说呢"从问到非问的历时发展脉络,分析其类化机制。考察表明,"怎么说呢"明清时期就已发展出与今天类似的话语标记用法。日常言语交际中,指量短语"这个"和语气词"嗯",甚至静默等多种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也可以表示会话中的沉吟思索,但在当前的言语交际中,"怎么说呢"的使用频度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原因在于,"怎么说呢"作为弱化的询问形式在构建听说双方互动机制方面优于同类的其他话语标记,而从询问到非问是人类语言话语标记的一个重要来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ynchronic discourse marker fun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distribution are described.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outlines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from asking to non-questioning, and analyzes its categorization mechanism.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similar to today has been develop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everyday verbal communication, a variety of linguistic and non-verbal forms such as the quantitative phrase "this" and the mood word "um", even silence, can also indicate meditation in conversation. However, in the present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frequency of "how to sa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reason is that "how to say it", as a weakening form of inquiry, is superior to other discourse markers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from questioning to non-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human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40003) 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项目(12ZS129)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罗丹;;析《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张桐赫;;主语省略现象的日汉对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张晶晶;;《论语》心理动词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6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现云;王丹;;英语“have+VP”与汉语“有+VP”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8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张月;;“来着”的词性归属探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10 钱爱琴;;中日N!言姙における指示奮の妽定、体系について[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姣;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忠;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2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3 王影;朱妮娜;;“你别”的语法功能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4 李宗江;;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5 董秀芳;;汉语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只见”[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6 王庆霞;;在演变中的交际共鸣型话语标记“我们都知道”[J];语文学刊;2011年08期
7 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8 陈丽君;;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陈丽君;;试析作为话语标记的“我给你说”[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卢莉;话语运用的衔接与连贯:BEC的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安琛;;试论地方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报告的语篇结构——以胶南市二零零五年农村工作会议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微微;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话语标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天明;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廷廷;现代汉语回溯性话语标记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露;汉日附和类话语标记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郑青青;汉韩话语标记“哪里”与“(?)”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严川;“你V”类话语标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于春;汉语话语标记“好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鑫;汉语口语话语标记“我说/你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10 王赛珈;《杨澜访谈录》汉英话语标记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5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6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