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体互文交叉与茶典籍译文风格调整
本文选题:异质文体 + 互文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异质文体交叉是文本互文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典籍文本中常见,给翻译带来很大挑战。文章在剖析茶典籍代表作唐朝的《茶经》和清朝的《续茶经》的各种异质互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典籍翻译中应如何针对原文本中所嵌入的互文异质文体及其思想主题调整变换译文风格,论证译文与原文及其前期互文本形式、文体与主题思想和谐呼应的可行性。
[Abstract]:Intertextuality is a form of intertextuality, which is common in classical texts and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intertextual features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intertextuality of the tea class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djust the translation style according to the intertextuality heterogeneity embedded in the original text and its ideological theme in th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book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text as well as the intertextual forms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style and the theme thought.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9A13)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怡;姜欣;;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高小弘;;论鲁迅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血脉——以鲁迅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中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舒开智;;传统影响研究与互文性之比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王丹斌;试论影视翻译的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郑庆君;;“互文”型手机短信及其语篇特征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赵晶辉;;莱辛小说《四门城》中异化的地下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李龙梅;;从《时时刻刻》透视二十世纪女性的成长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7 陈瑞红;李西元;;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与《德伯家的苔丝》的互文关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高杨;;网络艺术的特点探讨[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剑锋;;“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试论保罗·德·曼的互文史观[J];长城;2010年06期
10 贾琳;;《金色笔记》中的典故研究[J];长城;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瑶;;A Review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Studie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沈文凡;李文玉;;白居易诗歌的影响与接受[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6 陈友冰;;排拒冲撞与接纳吸收——德国历代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及相关特征[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7 王毓红;;《文心雕龙》的互文性[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黎;;库切作品中重复面纱下的“他者”[A];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范子烨;;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长华;巴金小说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U,
本文编号:2069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6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