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表达性原则”的辩证解读
本文选题:可表达性原则 + 可表达性的限度 ; 参考:《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摘要】:基于对塞尔提出的可表达性原则的不同理解,语言哲学界对之历来褒贬不一。若是以"言者可表达性"理解该原则中的可表达性,其结果也许违背塞尔提出此原则的初衷——为将言语行为研究认同为语句意义研究奠定基础。但是,辩证地探究"可表达性原则",分析"意谓"、"表达"以及"可表达性之限度"等概念,借鉴语言哲学界关于言语交际研究的新成果,这一原则似乎唯有解读为"凡可意谓者皆可基于相关语境而言表",方可得以维持。
[Abstract]:Based on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of expressiveness put forward by Searle, it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and criticized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If we use "speaker expressiveness" to understand 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principle, the result may be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Searle to put forward this principle-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speech act as the study of sentence meaning. However, this paper explores dialectically the principle of expressiveness, analyzes the concepts of "meaning", "expression" and "limit of expressivenes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This principle seems to be maintained only if it is interpreted as "any meaning can be expre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contextual tabl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后格赖斯视阈下的语义学/语用学界面研究”(10YJA400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雅文;;“语言游戏说”对阐释意义建构的哲学蕴含[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2 张友香;;意义指称论的反思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淑花;;解析弗雷格涵义与指称理论中的认知因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盖晓兰;;后期维特根斯坦意义观在翻译中的运用[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3 黄碧蓉;;意向意义论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4 黄碧蓉;;语言意义的哲学追问: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向论[J];求索;2009年01期
5 钟谟智;;后期维特根斯坦向日常生活语言的回归[J];外国语文;2010年05期
6 黄蓓;文旭;;意义的心智之维——作为表征主观性的意义[J];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客体命题的类型——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五[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2 梅德明;高文成;;命名理论的辩证观与实践观[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3 钱冠连;语用学的哲学渊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名人的自勉联赏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Z2期
2 徐时仪;《元曲释词》补[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王成;;“晨星”与“暮星”:理解弗雷格的意义与意谓理论[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4 毕富生;;弗雷格逻辑观中的“真”[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张燕京;李颖新;;论弗雷格关于从句的涵义和意谓的理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医学英语单词例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1期
7 霍婵娟;;对“意义”概念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G.弗雷格,王路;对意义和意谓的解释[J];世界哲学;1996年Z1期
9 柯小刚;动作与中介——从生活世界的观点出发对《精神现象学》“感性确定性分析”中动作性词语的一个解读[J];现代哲学;2004年02期
10 杨培明;成语字辨小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香白;;“张天福茶学思想”之太极思维[A];首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3 陈琦萍;;照妖镜[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路;;弗雷格论概念和对象[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5 竺岳兵;;“此心郁怅谁能论”——李白安徽五松山诗诗旨初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6 邓景滨;;港澳新词语的思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沈剑英;;能立三论[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8 汪自强;;古代书画装裱工序——贴折条[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常国武;;稼轩词臆说[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陈克守;;《吕氏春秋》的语言逻辑思想[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永品;老子颂扬谦逊退让美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辛文;不收开发授权费 WWiSE激化Wi-Fi标准之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3 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副院长 翁敏华;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柴岱宗;国内珠宝首饰市场谁举沉浮[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谈厚德重信[N];朝阳日报;2008年
6 张明星;探低反弹热点纷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7 冯丽敏 姜秋生;当以“八荣八耻”为镜鉴[N];保定日报;2006年
8 栏目主持人 山人乙;谁更对自己的权利漠不关心[N];国际商报;2004年
9 周中明;岂因祸福避趋之[N];安徽日报;2003年
10 郭预衡;读《启功丛稿》有感[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乌兰巴根;《元史》满蒙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宝珍;浅析弗雷格的真值理论[D];西南大学;2007年
2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毅;弗雷格逻辑哲学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允;试析弗雷格的概念论与意义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6 颜中军;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D];湘潭大学;2007年
7 解京;思想与真[D];河北大学;2010年
8 阮全东;论遵行规则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江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的意义理论—可显示的意义理论[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车峰;试论罗素摹状词理论及其对语言哲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1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7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