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耳语音与正常音的对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8 16:59

  本文选题:耳语音 + 正常音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耳语音是我们传递信息表达想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某种情况下,耳语音拥有正常音所没有的优势。和正常音相比,耳语音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就耳语音与正常音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在对耳语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点进行相关分析后,本文在已经收集形成的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设计与研究。本文就音长、音调、强度、振幅包络线、谐振峰值、音质以及声音中的情感研究几部分对正常音和耳语音进行了对比。其中一些研究能够得到相对确切的结果和结论,而其中一些研究的开展反而引发了更为深刻的进一步研究与设想。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对大胆的设想,那就是,既然耳语音中并不存在基频与振动,但是人类却对耳语音中的元音部分有如此高的感知度,那么或许元音本身就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正常音中的振动形式,另一则是耳语音中的无振动形式。
[Abstract]:Ear sound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to express ideas. In some cases, ear sounds have an advantage over normal sounds. Compared with normal sound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ear sounds. Therefore, a series of contrast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Afte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ch,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base and other related equipment that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formed. In this paper, the sound length, tone, intensity, amplitude envelope, resonance peak, sound quality and emotion in the sound are compared between the normal sound and the ear voice. Some of the studies can obtain relatively accurat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while some of them lead to more profound research and assumption. The authors present a relatively bold assumption that, since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frequency or vibration in the ear, humans have such a high perception of the vowel part of the ear. So maybe vowels themselves have two forms: one is the vibration in the normal sound, the other is the non-vibration form in the ear soun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莉;林玮;徐柏龄;;汉语耳语音孤立字识别研究[J];应用声学;2006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茹婷婷;谢湘;;耳语音数据库的设计与采集[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尹辉;茹婷婷;谢湘;;汉语耳语音数字串识别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杨莉莉;徐柏龄;;汉语耳语音声调识别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邵怀宗;卢志恒;彭启琮;;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幅度谱的耳语音增强算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吕岗;赵鹤鸣;;汉语耳语音共振峰频率的提取[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陈雪琴;赵鹤鸣;;基于听觉模型的汉语耳语音声调检测[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7 林玮;;新型汉语耳语音频率尺度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谈雪丹;顾济华;陶智;吴迪;;基于HHT的耳语音声韵分割[A];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欣裕;汉语耳语音特征分析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谈雪丹;基于扩展型双线性变换法的耳语音转换为正常语音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程;汉语耳语音重建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黄静;耳语音与正常音的对比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5 龚呈卉;汉语耳语音声道特性分析及其在汉语耳语感知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敏;基于瞬时频率估计的耳语音说话人识别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晓红;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耳语音说话人识别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8 徐娟;清辅音特征分析及其在耳语音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9 韩韬;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汉语耳语音转换为正常语音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徐敏;基于MELP模型的汉语耳语音转换为正常音的实现[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8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78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