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际互文性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篇际互文性 + 术语界定纷争 ; 参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摘要】:本文将篇际互文性界定为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并讨论了篇际互文性与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对话性等相关术语的区别,然后将其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评述了文学与非文学领域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讨论了这些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intertextuality as the mixing and blending of different genres, discourse or styles in a given text,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textuality, genre intertextuality, dialogism, and so on. Then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ntertextuality,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textualit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tertextual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non-literature, and discusses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shortcoming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汉语大众语篇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1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语篇中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学研究”(项目编号:08K-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滚动支持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篇际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x2wyD21179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2 武建国;刘蓉;;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J];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3 武建国;;篇际互文性在当代公共话语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4 武建国,秦秀白;Bradford和他的文体分析“双重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大学生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逻辑判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周衍;;科技英语翻译中逻辑方法的运用——以冶金专业英语为例[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张聪义;;科技英语汉译方法与技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戴聪腾;张聪义;;从科技英语视角再探关联词译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黄成夫;;顺应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张聪义;戴聪腾;;科技英汉互译技巧比较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张聪义;郑凡;;科技英语关联词汉译纵谈[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宋艳;;浅析科技英语文体特点[J];电大理工;2012年02期
9 孙智;许琳;;科技英语汉译之“难”与“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刘向红;彭菊香;罗晓语;陈霞;;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先锋;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2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洋;在搭配中学习科技英语次专业术语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志斌;语篇互文形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莉;从功能理论试析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彬;海洋科技领域的口译及其译员素质的培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鲁燕燕;衔接理论在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瑞芹;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莉;动态语境分析阅读模式的一项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卓;选择与顺应[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瑞娟;瘫痪的都柏林人[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季;民航飞行手册的翻译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玮;衔接分析视角下科技英语的翻译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刘琼玲;气候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调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2 武建国;秦秀白;;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3 崔少元;全球化与文学教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探微[J];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4 武建国,秦秀白;Bradford和他的文体分析“双重模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刘洋;论全球化与一体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104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04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