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介词“关于”的词汇化——兼谈“关于”来源之争

发布时间:2018-07-07 21:33

  本文选题:“关于” + 词汇化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介词"关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关+于",该形式是典型的句法—语音的错配现象,早在隋唐五代时期就已词汇化为表关涉义介词。"关于"词汇化的动因主要有:动词"关"的去范畴化及其功能悬空,介词"于"的去范畴化及其附缀化,汉语双音化韵律促动。在介词"关于"的来源问题上,文章不支持它来源于外语,无论是英语抑或是日语。介词"关于"产生以后直至"五四"之前这段历史时期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主要与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在古今汉语中的不同表现密切相关。
[Abstract]:The preposition "about" from the "Guan + Yu" from the pre Qin period, the form is a typical syntactic phonetic mismatch. Early in the period of the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it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list of semantic preposition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exicalization are: the de categorization of the verb "Guan" and its function suspension, the de categorization of the preposition "Yu" and its affixes On the source of the preposition "about", the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the reason that it comes from foreign languages, whether English or Japanese.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frequency of use of prepositional "about" after the emergence of the period until "54" are mainly different from Chinese as a topic priority language i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now.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双音节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740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05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常用语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项目编号:13YJC7400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2 李艳;;“X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3 池建海;;“知己”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4 姚小鹏;;“最不”的词汇化及其表义功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6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8 李文山;;论现代汉语中的三个“还有”——兼论共时材料中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9 杨青;;浅谈“因而”的成词过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10 戴庆厦;;景颇语词汇化分析[J];民族语文;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黄昌静;;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张高远;;X-er与X-de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静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近10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N];西部时报;2010年

3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荣;基于历时学习者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与句法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维莎;公共政治话语中以术语为手段的掩饰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潇;“所X”词汇化的层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6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06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