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院认知模型的指称语认知状态研究
本文选题:指称语 + 已知度等级序列 ; 参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指称语的选择一般认为取决于说话人对会话发生时刻所指对象在听话人意识中的认知状态所做判断。Gundel将认知状态序列与指称语序列对应起来,合并为一个已知度等级序列。在Langacker当前话语空间认知模型基础上构造的影院模型中,透过电影镜头,序列中的指称语及其对应的认知状态从另一角度得到诠释。
[Abstract]: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choice of referential depends on the speaker's judgment of the cognitive state of the target in the hearer's consciousness. Gundel combines the cognitive state sequence with the referential sequence into a known rank sequence. In the cinema model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Langacker's current cognitive model of discourse space, the referential in the sequence and its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state are interpreted from another angle through the film lens.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侯建波;;指称语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2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3 刘礼进;话语所指物可及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4 熊学亮;认知语境的语用可及程度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王义娜;话语指称的认知构建与心理空间可及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徐永;鲁进;;多维视域下的英汉语回指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燕;;听力理解教学中语境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平;;翻译认知可及程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汪文珍;;整合与映射——析幽默言语的认知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黄琦;;文化语境顺应与模糊语词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菡;;综观视野下的语用综观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王晓伟;;体貌回指研究的认知语法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刘伟;郭海云;;英汉可及性标记系统对比研究及照应指称语的翻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国辉,刘露营;认知推理与深层回指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彭水香,徐顺光;幽默的语效机制及认知机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郑宇静;;认知语境在听力对话理解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5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孙珊珊;向心理论的参数设定及其在英汉指代消解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培;英语口语语篇中重读代词与非重读代词的回指可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方艳;英汉第三人称照应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德华;英语广播新闻回指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倪刚;英语新闻社论中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李玲波;运用关联理论提高高中生阅读推断能力[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博;关于词义未完全表达的双向优选关联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巍巍;英汉篇章回指分布特征对比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姜望琪;;篇章与回指[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3 赵秀凤;董静萍;;视角的选取与指称语的选择[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4 许余龙;;话题引入与语篇回指——一项基于民间故事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5 马博森;;指称非现场人物的语言策略[J];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6 马文;陈晓阳;;篇章回指修正:引导手段及其等级[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7 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8 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许余龙;汉英篇章中句子主题的识别[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0 熊学亮;从指代研究看新格赖斯语用学的实用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瑞;;房地产广告中指称语的可及性阐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彭爽,金晓艳;旁指参照点的先后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3 黄晓琴;语言意义的三个层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王长安;;汉语中的约束及约束受阻效应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田鹏;;汉语双宾结构与约束理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庆庆;段慧如;;网销服装指称语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荣晶;;跨语言视觉下的汉语口语中拷贝式右置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石艳华;;认知状态的分类及其与现代汉语指称语的关联[J];学术交流;2011年01期
9 王天佑;;“与其p,不如q”句式在语篇中的信息传递功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俞东明;意义和所指的哲学语义与语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义娜;;人称代词移指现象的主观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伟英;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唐善生;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爱颜;话剧《雷雨》会话中指人指称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苗露;专有名词作指称语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仕燕;小说影射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尹慧;汉语“[(一)(量)]名”结构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叶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仰鑫;约束理论与汉语中的反身代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12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