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懂”格式的话语特征
[Abstract]:The common collocations of "understand", "I don't understand" and "you understand" in Chinese in Singapore have developed into a fixed format with special pragmatic significance and are the discourse markers that express the meta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main body of speech. Its developmen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knowing" in modern Chinese, bu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which reflects the fact that spoken Chinese in Singapore is less influenced by Putonghua and more influenced by English.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勇忠;论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周清海;;新加坡华语变异概说[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3 陶红印;;从语音、语法和话语特征看“知道”格式在谈话中的演化[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4 刘丽艳;;话语标记“你知道”[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洁茹;;话语标记语“I think”在访谈节目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家骅;;“知道”与“认为”句法差异的语义、语用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4 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文学作品语言的地域特征——以当代江西作家作品语言和江西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勇忠,李春华;话语标记与语用推理[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6 覃德英;周桂香;陈红玉;;话语标记语误用的语料库调查和原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汪化云,陈金仙;也说“有+VP”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龙军;;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习得整合分析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李伟大;;北方话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讲话儿”及其来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10 魏艳伶;;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得了”/“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普通话训练——以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王海峰;;离合词语义特征及其认知动因刍议——基于大型语料库基础上的考察[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4 刘丹青;;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竹君;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明贤;话语标记语与外语写作教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赵宏伟;话语标记语语篇功能之语用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沈娉;话语标记语与元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萍;剧本中冲突性话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徐苏影;元话语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6年
7 易丽丽;独立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陈蕾;同义反复的认知语用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容;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游娟;顺应论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功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2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3 孟建钢;关联性与会话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4 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5 李勇忠;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6 张谊生;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J];语言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小波;;话语标记“要说”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马云霞;;“看”与“X+看”的语法化与主观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赵琳;;指示代词“夫”与“这、那”的语法化比较及分析[J];大舞台;2011年06期
4 胡文静;;“你说”的语义演变及其引发的语用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殷树林;;也说“完了”[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6 殷树林;朱怀;;说征询标记“你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李秋杨;;“第一人称与内隐动词共现”结构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张国宪;卢建;;助词“了”再语法化的路径和后果[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9 王小穹;;新闻标题中的热门词“给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殷树林;李君;;说征询标记“你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殷治纲;李爱军;王霞;;“嗯”、“啊”类话语标记的语音学研究[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安琛;;试论地方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报告的语篇结构——以胶南市二零零五年农村工作会议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e鴈,
本文编号:2120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2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