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现代汉语“XP的是,Y”有标格式

发布时间:2018-07-24 18:19
【摘要】:学界对"XP的是,Y"有标格式的研究尚需深入。从共时层面看,"是"是贴附在"XP的"之后的贴附标记。"XP的是,Y"有标的诱因是成分Y高度复杂化所致。该格式的有标现象说明共时层面上的重新分析不必然导致无标化,也可以导致有标化。在功能上,该格式除了具有主观评价功能之外,还具有表现自身特性的交互主观性功能和话题跟进功能。
[Abstract]: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 format of XP is still in need of further study. From a synchronic point of view, "is attached to" XP "attached to the label." XP is Y "the cause of the label is caused by the high complexity of the composition Y. The standard phenomenon of the scheme shows that the reanalysis at the synchronic level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non-standardization, but also can lead to standardization. In terms of function, the format has not only subjective evaluation function, but also interactive subjective function and topic follow-up function.
【作者单位】: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深圳大学校级课题“应答语的话语标记功能及留学生相关偏误分析”(编号:10QNCG09)的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陈景元;周国光;;主位型评价结构“X的是”及其评价功能[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2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5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用标记语[J];修辞学习;2007年05期

6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7 赵春利;;情感形容词与名词同现的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8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9 席建国;刘冰;;语用标记语功能认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PHAN VU TUAN ANH(潘武俊英);越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邓凤民;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9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菁菁;“拟误”格手机短信的认知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2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3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吴学勇;小品言语幽默构成中的不自足语境因素[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8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9 叶建萍;英汉语语法化中主谓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10 艾小艳;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3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4 吴福祥;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5 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6 白彬;语域在英语报刊文章中的实现过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7 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刘丹青;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9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10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贝加;;原因介词“坐”是如何发展来的[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2期

2 俞理明;;从“教化”到“告花子”——汉语中的词义感染[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3 刘炎飞;从句法的角度看汉语动语语法化的机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彭吉军;付开平;;说“好不好”的虚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孟昭水;陈祥明;;副词“终归”的形成[J];汉语学习;2009年04期

6 陈祥明;;介词“问”的来源与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杨永发;莫超;;语法重新分析与关联词的构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房芳;;“索吻+O”说略[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董秀芳;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10 陈勇;上古汉语“从”的虚化及发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莉;;温州话“V赖X”结构的语法分析[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一凡;;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现代汉语外来词语法化研究——以“客”为个案探讨外来词中存在的语法化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屈承熹;;现代汉语中“V—在了+NP” 的兴起及其语法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作机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谢晓明;左双菊;;“给”字被动句[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长丽;;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张爱玲;张秀松;;阜宁话中“打击”义短语之语法化[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10 百顺;;基于派生文法的日蒙机器翻译系统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燕;从系统功能角度诠释语法化[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王淑华;晚唐五代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V+个+N”结构的多角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吉宁;“有”字句的语法化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徐涛;维吾尔语bilεn的语法化[D];新疆大学;2009年

4 严丽萍;元明清时期比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卫清;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沈春兰;论汉字的重解[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段茂升;古汉语“如、若、然、焉、尔”语法化过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谭湛湛;一组动词的语法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周蓉;“V+他+X”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马青青;“来说”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2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42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