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的构式思想与西方构式理论之比较——兼谈中西语言理论建设方式的差异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Chinese scholar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western scholars, 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The former's thought also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value, but has not developed into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heory. From this case, we can se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theory construction method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re are three shortcomings in language theory construction mode in our country: the school consciousness is not enough, the field and scope of infiltration are limited and the expression way is not "explici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宇明;;弘扬吕叔湘学术精神[J];汉语学报;2004年01期
2 钱冠连;;以学派意识看汉语研究[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3 储泽祥;;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4 陈满华;;“X哪儿来的?”与“哪儿来的X?”的构式差异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5 王红旗;“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6 陈满华;;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陈满华;;构式视野下的习语解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陈满华;;关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9 陈满华;;汉语习语互文及其构式解读[J];当代修辞学;2010年03期
10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许亚明;马佳盈;;语言研究的行为主义——布龙菲尔德语言学方法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虹;;谈“V来V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姜苹;;“从+NL”与“在+NL”的分工与交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阳;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4 储泽祥;;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徐建华;领属性与非领属性Rd结构的语义类形式型[J];汉语学习;1999年03期
6 吴长安;;“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J];汉语学习;2007年06期
7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8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石毓智;;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满华;;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珍;;英语移就的艺术理据性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6期
2 万兰芹;;构式语法的解释力——以汉语中三种特殊的双宾句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唐立君;;构式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董娜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浅析关联理论与构式[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褚纬纬;;基于构式语法的双及物构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34期
7 李勇忠;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8 张磊;张瑞虹;;构式语法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9 王海峰;;离合词离析形式AxB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10 孙荣荣;;构式语法视角下的使役结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辉;李崇银;潘静;;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和原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杨aF;吴跃萍;;农民工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3 朱晓虹;;我院2007-2008年药品质量问题的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卢国良;王瑾;涂鹏;张健;葛中川;邵涛;夏昭林;;铁路职工职业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学京;;膝关节伸位僵直的原因和预防[A];2006骨伤科疑难病症诊疗技术新进展、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珍;;职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戎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切实保障环境安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金颖;张亚芳;;我院2007-2008年药品质量问题分析[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9 钟培道;;2610号客机空难事故剖析[A];2006年全国失效分析与安全生产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灿;何文丽;;矿井热害及防治[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人格尊严”投诉同比上升150%[N];贵阳日报;2007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敏;早期斯图亚特英国贵族官员腐败原因初探[D];武汉大学;2005年
2 宋雪松;英语句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4 高晓莹;知识产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时映梅;俄罗斯“影子经济”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黄贺;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与解决途径[D];暨南大学;2007年
9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司建波;虚拟组织的性质和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姗姗;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向红;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惠梅;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金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方运战;乡镇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胡临春;中国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的根源及路径探析[D];中南大学;2005年
7 张雷;中国式英语分析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张洋;我国资本外逃的状况、原因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张蔚;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及其综合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英;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3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4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