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交互主观性构式:话语、句法与认知》述评

发布时间:2018-07-25 13:35
【摘要】:正主观性和主观化是西方语言学家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关注较多的语言现象,也是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研究中频频出现的术语。从中可以看出,人的主体性在语言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raugott(2010)将自己对主观化的研究总结为:表达式的语义变化基本上是沿着从非主观性/较少主观性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轨迹发展的(P.35)。正如所述,主观性和主观化的概念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阐述,但对交互主观性、交互主观化的深入研
[Abstract]:Positiv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zation i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western linguist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nd it is also a term frequently used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s you can se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of human subjectivity in language. Traugott (2010) summed up his research on subjectivization as follows: the semantic changes of expressions basically follow the path of non-subjective / less subjective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P.35). As stated, the concepts of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zation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scholars have expounded them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t they have studied deeply th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zation of interac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旭;黄蓓;;极性程度副词“极”的主观化[J];外语研究;2008年05期

2 刘瑾;;语言主观性概念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高航;;名词谓语句的认知解释:主观化与心理扫描[J];外语研究;2008年04期

4 陈颖聪;;古今汉语名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6期

5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周静;蒋苏琴;;英汉客观致使动词的对比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殷燕;;流行新词汉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石毓智;王统尚;;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拥有共同标记的原因[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9 李薇薇;;隐喻认知理论观照下的网络用语“控”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姚丽梅;;从认知、心理、文化角度比较英汉“爱情”概念隐喻[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婷婷;;同义反复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俊翔;潘绍典;;“显性语言现象”和“潜性语言现象”[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鲍志坤;;英汉情感语言表达的结构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何昌平;;语言学习中概念形成的认知诠释——24种“跑”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嘉明 厦门大学哲学系;从语言现象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锦国 大理学院文学院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新意来自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巨龄;由一种语言现象想到的[N];光明日报;2000年

4 金开诚;略说一些语言现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罗四,

本文编号:2143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43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