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与语言机制

发布时间:2018-07-28 15:00
【摘要】:为了建立一个可对谐音修辞进行全面描写和深入解释的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修辞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对前者,我们建立了主过程和随激过程的概念,谐音现象就发生在这两种过程的关系之中。然后通过引入分时处理、并行处理两个概念,指出是并行处理导致了谐音构式的形成。对后者,则在发展同音、近音关系为音联关系的基础上,把谐音现象中的主过程、随激过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描述为一个语音的双向激活机制,谐音构式的两个基本要素主项、随激项的产生过程和基本性质都在这一机制的运作中得到了阐释。为了分析在音联关系为双向激活机制提供的随激项的所有可能性中哪一些最易被激活,本文又引入了可及性的概念,同时指出可及性在语音的随激机制中所受到的限制。本文对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的考察,目的在于为下一步全面认识谐音构式的语义性质和形式特征寻找学理上的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nd deep explanation of homophonic rhetoric,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nguistic mechanisms of rhetorical phenomena. For the former, we establish the concepts of the main process and the excited process, and the homophonic phenomenon occu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The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time-sharing processing and parallel process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parallel process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homophonic constructions. For the latter,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mony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ximal sound and the phonetic connection, the main process in the homophonic phenomenon is further described as the bidirectional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a speech, and the two basic elements of the homophonic construction a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homophonic structure. The generation process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excitatory term are explain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is mechanism. In order to analyze which of all the possibilities provided by phonetic linkage for bidirectional activation mechanism is the easiest to be activa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ccessi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accessibility in the mechanism of phonetic stimul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nguistic mechanisms of homophonic phenomena in order to fi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mantic nature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homophonic construction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当代修辞学;2010年03期

2 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J];当代修辞学;2010年04期

3 徐默凡;;论命名性辞格[J];当代修辞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海芳;段泗英;;区分构式依赖型移就和语境依赖型移就[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骆蓉;;言语类致使—施动句式的构式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杨一飞;;感观类话语标记语初探——以“你+感观动词”(看、听、说、讲、想、知道、认为等)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4 刘承峰;;基于新媒体的当代政治流行语传播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闫海芳;;修辞中词语概念意义使用的三重突破[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管志斌;;表责备的反预期构式“早不VP,晚不VP”[J];理论界;2011年07期

7 高群;;夸张研究:价值、缺失和学术转向[J];学术界;2012年02期

8 张建理;徐银;;构式语法对汉语“形容词+宾语”结构的研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邱明波;;言者信息疑问句与听者信息陈述句[J];当代修辞学;2010年06期

10 范晓;;语法的句式和修辞的关系[J];当代修辞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艳超;流行语“V的不是A,是B”的CMP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汪少华;概念合成与隐喻的实时意义建构[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3 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大为;;修辞性疑问:动因与类型——修辞性疑问的分析框架之二[J];修辞学习;2009年01期

6 王珏;;从构式理论、三层语法看辞格构式的生成[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7 徐默凡;;语形辞格的象似性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8 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9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智君;;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分析和理解[J];语言研究;1985年01期

2 黄奕;;《认知过程的语言》[J];当代语言学;1985年03期

3 王靖华!北京;科学研究中“见微知著”方法[J];思维与智慧;1996年01期

4 宫同喜;;R. Giora的“等级凸显假设”观点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5 张吉良;;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6 许明;;西方口译认知研究概述[J];中国翻译;2008年01期

7 许丹;;如何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瑛;中国民事审判语篇中的及物性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林;论语言处理的准模块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5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