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民族文化视阈下汉英委婉语的个性化表达

发布时间:2018-08-05 09:42
【摘要】: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带有浓重的文化印记。汉语委婉语在避免忌讳、避免粗俗、避免伤人、掩盖矛盾的表达中处处体现谦卑、文雅、含蓄、礼貌的民族个性;英语委婉语却显出独立、开放、幽默、创新以及自我中心的英语民族特性。
[Abstract]:Euphemism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and a cultural phenomenon. Chinese euphemism shows humility, elegance, implicitness and politeness in the expressions of avoiding taboo, vulgarity, hurting people, while English euphemism shows independence, openness and humor. Innovation and self-centered English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3;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谭文芬;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朱光;英汉委婉语之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吴艳;相貌评价委婉语的文化审视[J];修辞学习;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莎莎;;比较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黄维;;浅析汉语功能假信息的产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艾;杜平;;浅析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差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文五姑;;浅析模糊语的委婉功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李秀荣;;汉英委婉语所折射的文化异同[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侯君凤;;浅析英语委婉语的特点[J];考试周刊;2011年30期

7 许雁萍;;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对比[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8 冯建民;许丽红;;略论汉英委婉语所折射的文化异同[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杨柳;;中法委婉语比析[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10 唐本赛;;汉英委婉语所折射的文化异同[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2 秦爱琴;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袁媛;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委婉语实际教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4 孙展;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圣刚;文化时尚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杰;;说古文今译[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封瑾;;汉字·城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3 陈琪;;期待视野与翻译策略选择[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4 杨琳;;试论双语教育下的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持[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3期

5 陈彤;;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6 胡日查;;关于加强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彭静;普通话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体认[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尹晓红;;从色彩词“白”看蒙汉民族文化的异同[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庄义友;伍春红;;汉语动补结构折射出的民族文化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冯琦;;中华老字号商标命名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永昌;;翻译,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米蒂;;幼儿哈尼语教学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3 赵宁;;论后殖民主义批评语境下理论对翻译抉择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伍琪凯梦;;语言化石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伟;;语言与民族文化——布依语民俗语汇拾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6 ;民族文化,在诗文中传承; 民族精神,在吟诵中弘扬[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7 蒋有经;;汉语模糊修辞的文化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8 孙洪忠;;成语语义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伟;;布依族文化的语言透视[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佟永功;关嘉录;;论满文中的汉语借词[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渝;计算机教育应体现民族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2 ;黔西南:保护民族文化 复兴民族语言[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邓艳霞邋实习生 李日章;推广壮民族语文 传承壮民族文化[N];南宁日报;2007年

4 叶庆;小说汉字[N];安徽日报;2005年

5 李土生;当心!汉语正遭受“外来污染”[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徐飞;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民族语言环境建设[N];贵州民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昭;华文教育:民族文化薪火相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梁朝文;让双语教学与民族文化进校园协调发展[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张黎;《苗汉词语对照总汇》首发式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10 大象出版社北京事业部总经理 李人凡;尊重经典 优选时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容勋;中韩色彩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蒋旭辉;文化与外语学习[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蒙淑毅;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霞;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王丽莉;关于“手”多义性的中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露;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高娃;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5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65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