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5 10:11
【摘要】:语料分析发现"起来"可以用于8种不同的句法构式,不同句法构式中的"起来"呈现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这种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主要是因为句法构式对进入其中的词组"起来"所产生的压制,以及句子构式中其他成分与"起来"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构式中的"起来"存在着转喻或隐喻性的认知语义关系。
[Abstract]:The corpus analysis shows that "up" can be used in eight different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and the "up" in different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presents the diversity of functions and semantic polysemy. This diversity of functions and semantic polysemy is mainly due to the suppression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on the phrase "up"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sentence construction and "up". There is a metonymy or metaphorical cognitiv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p"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批特别资助(2012T5006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9批面上资助(20110490322)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殷树林;;“NP+(状)+V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2 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周元琳;“(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唐爱华;安徽宿松方言的指示代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董晓英;三类特殊的粘着短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徐志红;话说“就是”和“就是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邢红兵;;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用法频率词典[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鲁晓琨;;助动词“会”的语义探索及与“能”的对比[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山田留里子;;“动+起来”和“动+了+起来”——汉日互译中的一些对照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王小玲;汉语体标记“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4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王黎明;俄汉语SVO结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赵淑贤;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谢钰;语法化和情态动词的完成形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老是”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2 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3 司惠文,余光武;英语中间结构句法致使生成研究[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4 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5 曹宏;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6 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所思;王U啽,

本文编号:2165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65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