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lobal sociolinguistics, represented by Jan Blommaert, which is popular in Europe, and its core concepts, namely, hyperdiversity, mobi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These core concepts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nonstandard phenomenon in the bilingual signboards of Yuelu Stree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 of bilingual road signs is not a simple problem of English translation, but a super-pluralistic social and cultural problem behind linguistic symbols, which is a standard problem with different levels and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基金】:国家语委项目“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YB125-55) 北京市语委项目“北京语言文化资源信息库建设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林;李晋;;双语标识译写研究——街名标识篇[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4期
2 杨永林;丁韬;张彩霞;;双语公共标识文本的跨文化研究——来自北京地区的报告[J];外语研究;2008年01期
3 李贻;;语言景观研究法:对广州北京路的历时性调查[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4 李克兴;试析深圳的英语弊病及翻译谬误[J];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01期
5 谢俊英;;北京奥运语言环境建设研究——北京市双语交通指示牌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6 王德庆;郭嘉曦;左静宜;;北京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状况管窥——以天坛公示语翻译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1期
7 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8 刘士祥;尚志强;朱兵艳;;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现状剖析与规范化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杨永林;程绍霖;刘春霞;;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10 扬·布鲁马特;高一虹;沙克·科霍恩;;探索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中国情境的“移动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兰英;谭玉梅;;杭州“窗口地带”公示语汉英翻译评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艳芳;;目的论视角下恩施自治州公示语的英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秀燕;;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规范不容忽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李冬梅;;旅游城市交通警示语的规范化人性化——以厦门市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代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道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语言观[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2 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年04期
3 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年02期
4 高一虹;修立梅;;“一日英雄亦英雄”——对英语歌曲与电影的投资与学习者的多元认同建构(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8年04期
5 边永卫;;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口音认同(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9年02期
6 高一虹;修立梅;匡伟;;“我想成为心的船长”——综合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名字与认同建构(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年02期
7 杨永林;刘寅齐;;双语标识译写研究——理论方法篇[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2期
8 刘春霞;杨永林;张歆秋;;逻辑·语法·认知——一种跨学科的应用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9 杨永林;张彩霞;;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7年03期
10 杨永林;程绍霖;刘春霞;;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乐毅;;汉语拼音与地名国际标准[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忠有;王炳森;;论价值标准性[J];学术交流;2009年11期
2 严亚芳;;论同一语言的差异性、宽容性和标准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6期
3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仇兆明;“玩转”非标采购[N];中国财经报;2006年
,本文编号:2169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6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