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政治认同与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字改革

发布时间:2018-08-12 20:42
【摘要】:正建国初期,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是他们居住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这些地区不仅蕴含大量稀缺资源,而且大部分处于国家的国防线上。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和民族认同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仍未获得少数民族足够的政治认同。本文通过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梳理,分析文字改革过程中少数民族对国家和政党政治认同的形成与构建。
[Abstract]: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only accounted for 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but the areas in which they lived accounted for about 60%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untry. These areas not only contain a lot of scarce resources, but also are mostly on the national defense line.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of the inequality of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 difference of national identity,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the country still did not get enough political recognition from ethnic minor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national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combing the reform of minority literature and character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7;H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娜;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的种族与阶级分野[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2 王东明;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昌儒;试论中国杂散居地区民族互动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赫广义;世界民族分化背境下中国民族政策之反观[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5 王国勇;布依族地区村级治理政治文化的影响及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6 徐万胜;试论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周星;中国民族学的文化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J];开放时代;2005年05期

8 谢华;当代世界民族主义与中国国家安全[J];理论探索;2003年04期

9 陈衍德;多民族共存与民族歧视——当代东南亚族际关系的两个侧面[J];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10 刘瀚,洋龙;5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J];政治学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国勇;;布依族地区村级治理:政治文化的影响及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7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国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学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及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的演变[D];西北大学;2001年

2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世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民族问题解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景乾坤;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生态与政治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侯万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雪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君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浅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尧瑶;印尼排华经济政治因素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宋洁;毛里求斯的多元文化主义[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尹教霞;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永久;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陈联璧;民族自决权新议[J];民族研究;2001年06期

3 王建娥;;族际政治民主化:多民族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红;;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技术标准化历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6期

2 黄南津;胡惠;;方块壮字字形研究评议[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3 代红;;发挥核心作用 助力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化建设[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6期

4 高慧宜;;傈僳族竹书文字濒危原因初探[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5 杨玉梅;鲁波;俞辉;;《民族文学》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翻译工作座谈会举行[J];民族文学;2011年09期

6 张东升;殷建民;;维哈柯文数字化综合应用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6期

7 陈英;;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介绍[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6期

8 ;关于举办第十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的通知[J];民族翻译;2008年02期

9 ;《中国文字研究》启事[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10 ;《中国文字研究》启事[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殷建民;;基于ISO10646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排版技术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申晓亭;;少数民族文字拉丁转写的意义与方案[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行;;古壮字及其与汉语言文化的认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嵬 秦亚洲;古老少数民族文字跨入“数字化”时代[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政府工作报告》五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出版发行[N];人民日报;2009年

3 ;胡锦涛《在出席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5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出版发行[N];人民日报;2009年

4 戴剑威 徐海洋 吴宇潇;民族文字,迎来数字化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记者 虞宝竹;人民网推出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网页[N];中华新闻报;2009年

6 德吉 边巴次仁;藏文走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化前列[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李新生;人民币上的文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谢佩君 周瑜;保护布依语言文字势在必行[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范涛;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N];北京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晓勇 实习生 关茹;千年瑰宝焕新彩[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忠芳;建国以来广西语言文字规划略史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2 郭云龙;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学前双语文教学中强化汉语文教学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80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80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7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