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互促共进——《认知语言学在行动》介评

发布时间:2018-08-19 16:11
【摘要】:正1.引言Tabakowska,Choiński和Wiraszka合编的《认知语言学在行动:从理论到应用再到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Action: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and Back)一书由De Gruyter Mouton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是以RenéDirven为名誉主编,以Git-te Kristiansen和Francisco J.Ruiz de Mendoza Ibáez为主编的
[Abstract]:Regular 1.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Action: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to Theo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Action: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and Back) was published by De Gruyter Mouton Press in 2010. It was edited emeritus by Ren 茅 Dirven and edited by Git-te Kristiansen and Francisco J.Ruiz de Mendoza Ib 谩 ez.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0BYY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丽;周福娟;苏晓军;;第二届国际认知语义学研讨会纪要[J];外语研究;2008年03期

2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彭媛;原型范畴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易明珍;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5 刘国辉;;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含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朱晓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以“条”为例[J];语言与翻译;2006年04期

7 赵海亮;;《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8 江晓红;;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J];中国外语;2006年06期

9 周莉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胡佳;;关于隐喻翻译的探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语言所 宇茵;精心组织跨学科联合攻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记者吴婷 通讯员李亚楠;推进手语和盲文标准化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吕芳;庄子《逍遥游》的博喻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逯红梅;篇章理解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2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92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