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
[Abstract]:Place names are the linguistic symbols conventionally adopted by certain social group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The study of place names from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linguistic studies. Place names, as cultural carriers, contain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their fixed linguistic forms.
This paper takes the roads and alleys in Jiujiang city, the villages and towns at all levels and the natural and human geographical entities under their jurisdi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on Jiujiang city place names and Jiujiang dialect,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phonetic features, lexical features and the use of rhetoric of Jiujiang city place nam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honetic features, the lexical features and the use of figures of speech. The uniqu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Jiujiang place names are as follows: Jiujiang city place names not only follow the general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but also have a large opening, only the dialectal features of Shushengyun tail, the use of quantifiers and reverse words is also a major feature of Jiujiang city place name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oponymy and cultural linguistics, the use of Tongto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analyzes the place names of Jiujiang City, and obtains the five reasons for the place names of Jiujiang City. Finally, it further expounds the six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the place names of Jiujiang City, so that people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ce names of Jiujiang Ci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徒尚纪;岭南地名文化的区域特色[J];岭南文史;1997年03期
2 刘冉;城市广场地名景观文化的差异[J];中国地名;2005年03期
3 郭晓琳;;齐鲁地名文化与文化品牌的建设[J];中国地名;2010年03期
4 ;欢迎订阅[J];中国地名;2010年04期
5 李明,季为群;运用地名学知识记述好续志中的地名文化[J];中国地方志;2003年05期
6 张晓宇;王彦颖;;地名规划探析[J];中国地名;2009年12期
7 靳振恒;闫国风;;上党地名文化探微[J];沧桑;2007年02期
8 张碧波;大连地名文化刍议[J];中国地名;2000年04期
9 田踊,曾祥娟;英汉语言地名文化之异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周洪福;;源于唐代 兴于元明 宁波部分地名因盐而生 散发着浓郁的盐巴味道 铸就了独特的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红生;;挖掘地名故事 弘扬地名文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尚枢;;徐霞客笔下的浙江地名及其当代意义[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3 刘向政;;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军;;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罗敏;陈晔;许祖国;;九江市大气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7 罗敏;陈晔;许祖国;;九江市大气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陈凯;侯庆;;九江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劣势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黄良;;九江市松树死亡情况调查及治理策略[A];2003’江西省昆虫、植保、植病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明;;九江市污染减排形势分析与对策[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跃;是谁惹的祸(地名文化谈)[N];人民日报;2002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曾露;地名文化:印记在时间长河中的文明[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实习生 朱彬 记者 胡冰心;地名命名,将更关注文化保护[N];镇江日报;2010年
4 完颜平;留住老地名就是留住历史[N];光明日报;2010年
5 伍朝明 罗旺水;宁化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N];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未雪;被“复活”的无锡老地名[N];无锡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张伟 刘金伟;保护老地名,我们在行动[N];德州日报;2011年
8 梁朝文;布依族地名与稻作文化渊源探析[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记者 马钧;海南着力抢救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N];青海日报;2008年
10 赵晓林;老地名不再随老街巷改造而消失[N];中国社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广旭;中韩数词应用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刘吉夫;宏观震害预测方法在小尺度空间上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龚志强;渐进与跨越:明清以来庐山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丽清;江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竞争力评价与反馈动态复杂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忱忱;九江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冯倩;韩国地名的文化意义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3 王荣加;文化视角下的河北地名浅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秋莲;越南河内地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5 刘泽玲;临汾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汪圆;宁夏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李君;宁夏地名的语言特征与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
8 朱青;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济宁地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继玉;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孙艺超;北镇市乡村地名的“小三角”考察[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2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9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