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人物形象的再现—《野兽花园》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21 12:25
【摘要】: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是主要的描写对象。文学翻译虽不同于创作,但译者也必须深刻理解原文中的人物,从而准确地反映出原文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他们的语言,行为,外貌和心理描写。翻译就是发掘这些特征并在译入语中还原出来。只有这样做,译者才能使译作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和艺术魅力。在《野兽花园》这部回忆录式传记中,作者埃瑞克·拉森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所处的具体场景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赋予了每个人物极具鲜明的形象特征。 为了向读者介绍埃瑞克·拉森的这部作品,笔者选取了书中的第三部分进行翻译,整个部分包括十个章节。整个翻译过程是在严复“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指导标准下操作的。其中如何在译文中生动再现原文中的人物形象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报告全文共分为四部分,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案例分析和结论。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拟从文体学角度切入,从语相,词汇,句法修辞和段落四个层面对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在语相层面,词汇大小写和斜体字是笔者关注的对象。对语言特殊的印刷形式保持高度敏感可帮助笔者深刻理解原作者意图;在词汇层面,笔者对具有强烈情感意义和文体色彩的词汇高度重视,在翻译时十分注意措辞的选择;在句法修辞上,笔者主要探讨了省略句和排比句的翻译,在保证意义无缺失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形式对等;在段落层面上,笔者着重采用词汇,语法手段和句际的语义关系来实现篇章的连贯与衔接。这样一来,一个个形貌各异,多姿多彩,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就被还原了出来。 通过本报告,笔者意在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给予原作语言文体特征适当关注,依靠理论指导寻求最佳翻译策略,以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人物形象,进而保留原作的文学价值。
[Abstract]:In literary creation,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objects of description. Although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different from creation, the translator must als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original text so as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original author's works. Characters are represent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cluding their language, behavior, appearance and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is to discover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ore them in the target languag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translator make the translation with strong touching force and artistic charm. In this memoir biography of the Garden of the Beast, Eric Larson,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characters, their specific scen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endows each character with distinct imag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introduce Eric Larson to the reader, the author chooses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ok to translate, the whole part includes ten chapters. The whol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governed by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Yan Fu. How to vividly reproduce the characters in the original text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is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ask descrip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cas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In the part of case analysis,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how to reproduce th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vocabulary, syntactic rhetoric and paragraphs.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the case of vocabulary and italics are the objects that the author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Keeping a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special print form of the language can help the autho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 deeply, at the lexical level, the autho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ds with strong emotional meaning and stylistic color, and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the words in the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syntactic rhetoric,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ellipsis and comparison sentences, and tries to achieve formal equivalence while ensuring that there is no lack of meaning, while at the paragraph level,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use of vocabulary. The grammatical means and the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coherence and cohesion of the text. In this way, a variety of morphology, colorful, vivid characters were restored. Through the present report, the author intends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due attention to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seek the best transl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image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 And then retain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original work.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芳佳;张景华;;从译者主体性看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2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蕤;;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以《翻译之道》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蒋薇;对外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解释性编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5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95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