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外部批评、理论回应和反思
[Abstract]: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s and criticism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scholars generally do not distinguish the critical perspective strictly. On the basis of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riticism methods and two common external criticism method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ternal criticism (or deconstruction criticism) of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methodolog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theoretical responses of cognitive scholars and our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Given that external criticism is essentially a theoretical conflict and opposition based on external standards or external positions, external criticism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to the legitimacy of any theory. In view of this, cognitive linguists have responded to various external criticism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th a strong response, defending the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ir theories.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词典释义的完备性描述研究”(批准号为11BYY088)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绍愚;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2 袁毓林;语言学范畴的心理现实性[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3 赵彦春;;先验与本质的缺失——认知语言学学理反思之一[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4 赵彦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取向与实质——认知语言学学理反思之二[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5 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6 石毓智;认知语言学的“功”与“过”[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方环海;高明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姚振武;;“认知语言学”思考[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9 袁毓林;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10 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论体验哲学理论对大学英语教材建构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3 李虹;;从短语sweet september来看传统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差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4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马庆凯;;隐喻否定形式的理解——兼评《谈Lakoff和Johnson隐喻理论的两个问题》[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洪娟;;大学生英语名词复数习得的横向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王东梅;;动态话语中隐喻的鉴别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丁琪;黄淑琴;;基于体验哲学探讨英文电影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俞咏梅;汉语的结构模式是形声模式——兼论汉语学字本位理论的语言学意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10 李国宏;刘萍;;谈时间的非空间认知——关于时间的语言学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馥芳;;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晓妮;古汉语物氃位移概念场词_Y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骆传伟;专名的涵义与指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莹;美国公共政治演说中的隐喻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岳娟;用关联理论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1年
4 吴钦;体育隐喻理解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许文婷;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时间系统的对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建国;《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周吉红;语言的非范畴化及其演变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璐;灾难报道中战争隐喻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田瑞君;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欢欢;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词的隐喻翻译[D];中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3 廖秋忠;;也谈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2期
4 谢信一;叶蜚声;;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国外语言学;1992年01期
5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6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7 蒋绍愚;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8 姚振武;关于自指和转指[J];古汉语研究;1994年03期
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凡;李笑寅;;从阿瑟·C·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看当代审美文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何爱国;;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进程中的12种方式[J];理论参考;2007年11期
3 王楷;;荀子与早期儒学道德话语的转向[J];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冯雷;;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的四个主题——对后现代空间论的批判性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李震;;文学理论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对“文学理论边界”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朱瑛,宋进;试析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联[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7 饶們子;蔡益怀和他的《港人叙事》[J];华文文学;2002年02期
8 高振岗;乌托邦式的伦理观——对“全球伦理”的理性反思[J];人文杂志;2005年06期
9 李保平;;关注社会和谐的多维视角——西方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10 谭好哲;;转向现实关怀——新时期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J];文艺争鸣;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学馨(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人的全面发展与人口发展的理论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6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中共贵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王学;“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N];贵阳日报;2011年
4 任明;探索中国法治和宪政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5 梁周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6 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沈景艳;努力构建和正确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体系[N];湖北日报;2006年
7 丁国旗;消费语境中的文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 丁晋清;科学发展观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思想[N];潮州日报;2009年
9 小文;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N];福州日报;2005年
10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刘小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井凤;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成功尝试[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将;个体心理学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赵忠宇;个人建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陆伟;试论行政救助[D];苏州大学;2007年
2 任明强;价值多元条件下民主决策的可能性求索[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治国;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安吉罗;赞比亚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小龙;纪念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取向[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姜红明;“勒庞现象”与“第三条道路”的现实困境[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0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0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