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句干及其句式
[Abstract]:The stem is the trunk of the sentence, the part of the sentence that removes the tone of express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Sentence stem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or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Sentence stem refers to an abstract structure containing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structure and sentence meaning, which is shown by a certain grammatical form (including the sequence of parts of speech, specific words, fixed format, etc.). Sentence pattern has three dimensions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nd it is a synthesis of sentence pattern, sentence pattern and sentence meaning. The functional meaning of pragmatic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meaning itself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part that reflects the basic information, the part that reflects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part that reflects the speaker's inten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2 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3 范晓;说语义成分[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4 范晓,朱晓亚;论句模研究的方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范晓;;关于句式问题——庆祝《语文研究》创刊30周年[J];语文研究;2010年04期
6 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王德寿;走向成熟和繁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我国(大陆)近20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金立鑫;;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伟;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简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金凤;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句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5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罗芳玲;汉语和老挝语句法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灿;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江亚丽;桐城谚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中)[J];国外语言学;1986年02期
3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下)[J];国外语言学;1986年03期
4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5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6 李宇明;“NP呢?”句式的理解[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7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8 范晓;;关于句子的功能[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9 范晓;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10 石毓智;;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tq;试论“N1+把+N2+V+为+N3”句式[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曹秀玲;再议“连……都/也……”句式[J];语文研究;2005年01期
3 周一民;;名词化标记“一个”构句考察[J];汉语学习;2006年02期
4 徐昌火;试论句模研究的对象、起点和基本原则——句模研究系列之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范晓;;论句式意义[J];汉语学报;2010年03期
6 宋春阳,李琳;别+V+了+NP"句式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7 刘俊莉;;句式功能义的词汇化例谈[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8 王圣博;;以形动兼类词为结构中心的把字句[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9 延俊荣;双宾句研究述评[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10 范晓;;关于句式义的成因[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颖;;颜色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和“白”“红”的语义模型[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徐莉娜;;增词译法的语义—句法路径[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祖斌;;一种关于汉语句子的认知结构——象域树文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华却才让;;藏汉句子局部对齐策略的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亢世勇;许小星;刘金凤;孙茂松;;现代汉语句子语义成分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阿西木·图尔迪;;从一个词的转写看阙特勤碑的解读[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10 吕叔湘;;含动补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富涛;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简单谓动句句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梅;阿美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潘泰;现代汉语移动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现代汉语句式“比N还N”的多角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谢文芳;处所句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石琳;三国佛经中的双宾句式[D];四川大学;2005年
4 边丽娜;论句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全立波;现代汉语"V出O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曾丽;现代汉语中表遭受语义的句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元春;语义结构与翻译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8 朱怀;主谓结构作状语句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程晓荣;句子制约效应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蔡国妹;汉语语义结构歧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11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1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