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言学百科知识语义观
[Abstract]:The semantic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a kind of encyclopedic knowledge semantic view.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semantic view,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are briefly described.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认知语言学百科知识语义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月华;白解红;;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汉语学习;2011年06期
2 朱莉华;;认知语言学哲学视角阐释[J];求索;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月华;;多义词“过”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2 郭海洋;;论汉语词语的构词理据及其词义演变[J];求索;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赖yN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家煊;说“不过”[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林书武;隐喻的一个具体运用——《语言的隐喻基础》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4 王寅;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5 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6 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J];中国语文;2007年06期
7 李福印;;概念隐喻理论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语;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篇转喻综观[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2 芦力军;认知过程中的干预和引导——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看语言教学中的互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彭媛;原型范畴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易明珍;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刘国辉;;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含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朱晓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以“条”为例[J];语言与翻译;2006年04期
8 吴莉;;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哲学思考[J];学术交流;2006年12期
9 赵海亮;;《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10 谢赛;;认知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郅友昌;张晓燕;;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刁力人;;基本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王渐进;人体不是一台机器[N];发展导报;2002年
8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杨彬;原来写论文可以更轻松的[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晓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Dao(道/Way)的多义性及其拓展的语义概念形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钟书能;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平;意象图式与唐诗绝句语篇的视点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2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江秋丽;空间的认知—词汇模式在非正式政治语篇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董莹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徐志摩和叶芝诗作中的爱情隐喻的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池哲梅;日语移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窦川川;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6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1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