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视域中语言对比研究基础探析
[Abstract]:Philosophy is 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various specific science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contrastiv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spa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 linguistic worldview. Language is a kind of world outlook, the main meaning of which is that thinking influences and determines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appearance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hat language condenses thinking, which is counteractive to thinking.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erent images and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inking itself in the cognitive horiz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the thinking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2 惠秀梅;;熟语中的情态意义研究——否定与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3 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振波;浅析中国社会转型期“民间段子”的研究价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尹大海;;格语法与配价理论比较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4 许利英;;语言幽默的物质基础和心理机制[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5 张淑贤;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伍铁平;;关于我国语言学界当前学风的几个问题(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岑运强;把握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试论“五段两线三解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高文利;浅议“N毕竟是N”[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9 郭克勤;郭智贤;;从《孙子兵法·计篇》看中国古典兵学战略思维模式[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谢智香;;依托大学语文课堂 培养语言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8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9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汪吉;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黄玮;莆田西园村婚俗用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阳;海峡两岸传媒语言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舟;论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现象及翻译对现代汉语的欧化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石亚坤;自然语言的人类理解与机器“理解”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锦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配价与意合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王朋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9 张志秀;[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品;基于加权语法依存度的查询模型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兵;;汉语熟语的民族特色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3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4 梁瑞清;;语言地图说——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五[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振海;蔡坚;;中西古代空间认知观的对比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栾波;中外花样滑冰选手自由滑对比研究[J];冰雪运动;2005年02期
3 蔡岚岚;汉英“左”“右”语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何志伟;;中外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对比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冯觉华;崔惠朴;;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02期
6 刘仪华;;小说与电影:《最后的莫希干人》主要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J];电影文学;2007年04期
7 肖秀莲;;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类型和功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8 宋荣超;;中英姓氏及其起源对比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9 柴媛媛;;浅谈英汉“白色”词汇的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36期
10 杨玉明;温晴;;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对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学新;;试析“和谐社会”论的哲学基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延莉;;浅析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辛科;;我国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内涵演变——从“严打”到宽严相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余学新;;试析“和谐社会论”的哲学基础[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王鲁宁;;略论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价值及哲学基础[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家祥;;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安;;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梁敏欣;;电针、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芦胜兰;调整预期赢取心理空间[N];华夏时报;2005年
2 卢春祥 蒋建华 周成平;心理空间安全的战略博弈[N];解放军报;2009年
3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 法学硕士 讲师 肖新社;试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尹汉生;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N];湖南日报;2005年
5 冯俊;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N];学习时报;2004年
6 赵程远 熊英;心理空间乎?认知空间乎?[N];中国国防报;2006年
7 张明;东南亚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王仲会;国际黄金体系的对比研究[N];期货日报;2004年
9 万静邋刘芳;谭盾:我的哲学基础是禅宗文化[N];南方周末;2008年
10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寇福明;汉英谚语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兴国;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技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高;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代虎;中美地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艳丽;汉英非基本颜色词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冬雨;韩非子功利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陈航;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哲学基础[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书丽;基于语料库英汉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倪鹏;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瑞雪;新闻英语与法律英语文体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甘娟;旅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5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