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幸福感符号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8-10-15 08:38
【摘要】:幸福感符号研究至今未正面进行过,符号学只讨论过幸福感的反面———焦虑。幸福感可以定义为:幸福感是主体在符号自我意义被确认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符号自我可能上下移动,幸福感是动态分层的,自我在符号矩阵体中螺旋式上行或下行。幸福感的获得遵循五条基本原则:动态原则指符号自我作纵横移动致幸福感不断变化;比较原则指符号自我在反复比较中自我调适;交互原则指自我与他者、对象、元自我在相互比较中对话、调整、改变;现实性原则指符号自我的确认需要有现实作为参照;价值吻合原则指幸福感遵循符号自我的意图定点规律。西方哲学史对幸福的讨论繁琐,基本上都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内进行,但是都能在符号学理论中得到解释。幸福感符号研究可以解决自我危机问题,有助于找到自我的精神核心,完成自我重建。
[Abstract]:So far, the study of happiness symbols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positively. Semiotics has only discussed the negative side of happiness-anxiety. Well-being can be defined as the satisfaction and accomplishment of the subject when the symbolic self-meaning is confirmed. Sign self may move up and down, happiness is dynamically stratified, self spirals up or down in symbol matrix. The acquisition of happiness follows five basic principles: the dynamic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continuous changes of happiness caused by the moving of the sign self, the principle of comparison refers to the self-adjustment of the symbolic self in the repeated comparison,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refers to the self and the other, the object, the object. Meta self in the mutual comparison dialogue, adjustment, change; realistic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confirmation of sign self need to have the reality as reference; the value match principle means that happiness follows the fixed point law of symbolic self. The discussion of happines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s complicated, basically in the fields of ethics,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but can be explained in the semiotics theory. The study of happiness symbols can solve self-crisis, help to find the spiritual core of self, and complete self-re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幸福相对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刘敏;;郭明义精神的道德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康君;;幸福指数研究的不同视角及国际比较[J];数据;2011年06期

4 孔文;梁迪;;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指导原则[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戴贞标;;幸福文化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张海莲;;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张丽清;;网络信息技术对女性幸福观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冯建军;;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J];中国德育;2008年01期

9 张燕;;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浅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2期

10 张越;宋凤琴;薛超;董飞;;幸福观对大学生和谐人际伦理构建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万树;;福祉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国民福祉系统[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军;奋斗论[D];苏州大学;2011年

5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未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8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牛松;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方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弛;高校新教师职业幸福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郑美娟;大学生幸福感结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意丽;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众幸福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万莉;进城务工保姆幸福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程威巍;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周利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江;启蒙与遮蔽: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二重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皮家胜;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J];江汉论坛;2003年08期

3 张盾;伦理学的存在论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4 温克勤;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3期

5 杨国荣;作为伦理问题的幸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徐长福;“旧人”的否弃和“新人”的形塑——论马克思对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J];现代哲学;2002年04期

7 何芳;;幸福观教育的哲学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俞吾金;;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贺家红;幸福观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1998年02期

10 罗敏;幸福三论[J];哲学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赛霞,何立红;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04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271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71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