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理解对欧洲语言形式理论的解构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deconstructs the propositional, complex, proliferative, objective and rationalistic aspects of the European theory of linguistic form, thus show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form. The rich examples of Chinese functional sentence patterns show that formalization is only a tool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ot an end, and formalization has a cultural dimension. On the basis of formal analysis, human language has higher understanding principl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肖薇;张岚;;《婚姻法》汉英文本语篇分析及文化义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林一鸣;;从“敦”字读音演变看汉语多音字的音义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吴梅;;王葡萄的担当——读严歌苓《第九个寡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7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10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小英;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海良;本义探求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蕾;对人性本真的执着追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金凤;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句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嘉星;;“汉语与亚洲、欧洲语言的接触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J];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03期
2 蒋向艳;;“欧洲语言集锦”简介[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年02期
3 闵尚超;;《连接测试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年01期
4 余春红;;《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我国法语水平考试的启示[J];法国研究;2013年04期
5 JaredM.Diamond;;台湾给世界的礼物[J];科学新闻;2000年13期
6 岑海兵;;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语言教育观[J];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7 张凤;王飞;;《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8 周晓梅;;欧盟欧洲语言年行动计划述评[J];中国教师;2009年S1期
9 杨琼;;《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提出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及其启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10 艾军;;谈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路径——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一书谈起[J];教育探索;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周兴;;技艺与自然(未定稿)[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哲 编译;欧洲语言数字化支持系统七成未达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驻马耳他特约记者 孙燕;中国风吹进欧洲语言日[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记者 王艳红;不是英国儿童笨 只怪此语太难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记者杨骏;英学者认为学汉语更需动脑[N];人民日报;2003年
5 郭林;英国中学新教材因材施教贴近生活[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杨骏;英国学者 学习汉语 更需动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公司执行副总裁 Anders Thelin;北欧市场媒体策略:玩前卫不如玩“传统”[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文然;留学为什么选择英国[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尚瑜;欧洲语言与欧洲身份认同[D];四川大学;2006年
2 许纤;《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标准》对中国法语专业学生评估的启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陈倩文;浅析西班牙语谚语的特点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7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9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