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词义与文献释读
[Abstract]:The core words are the most basic part of the language and many meanings are derived from them. The study of the core words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in the languag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olvement mode of core word meaning, not only by traditional exegetical methods, but also by cross-language comparison. The cross-language comparison is to find the common pattern of semantic evolu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interpret the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comparative mean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国学研究院汉语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核心词研究”(项目编号:10JJD740011)的资助
【分类号】:H1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舒宪;“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山海经·荒经》的观念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贾海生;;祷疾仪式的主要仪节[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杨宏;同源词与同义词辨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邹德文;姚晓娟;;论先秦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市》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7 孙华;蜀人南迁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开初;“踟蹰”形易及来源[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王岚;从“策书”、“笔削”看先秦两汉的档案思想——我国古代档案称谓探源[J];档案学研究;2000年01期
10 李剑虹;元明清小说俗语词方言证诂[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李若晖;;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褚子兴起[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姚小鸥;;《楚辞·九歌》“与佳期兮夕张”解[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6 赵伯雄;;《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说[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5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晓峰;《诗经》“二南”篇所载礼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晓英;《俗书刊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丽萍;《尔雅义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文超;刘熙《释名》训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国强;《淮南子》高诱注训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泽宁;敦煌变文助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倩;论“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黎;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仙;;从古汉语词“肉”谈常用词研究的重要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3 黄树先;郑春兰;;试论汉藏语系核心词比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5 邓晓华,王士元;古闽、客方言的来源以及历史层次问题[J];古汉语研究;2003年02期
6 黄树先;说“膝”[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7 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J];古汉语研究;2004年01期
8 徐峰;“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崔文影;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母系氏族公社之女性文化[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邢公畹;;说“鸟”字的前上古音[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其和;《史记》同义连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新春;睡觉类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罗俊华;《吴越春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张焕新;《法言》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强;《韩诗外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龙丹;汉语“颜色类”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勤;黄树先;;说“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施真珍;;《后汉书》中核心词“二”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宝安;黄树先;;先秦“皮”的语义场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6年02期
4 郑春兰;金久红;;甲骨文核心词“人”的语义场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施真珍;;《后汉书》中核心词“我”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7 陈志国;;同义词中核心词的提取方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宝安;黄树先;;说“処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高建青;黄树先;;说“爪”[J];语言研究;2006年03期
10 黄树先;;汉语核心词“我”研究[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闽关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何亮;戴新宇;周俊生;陈家骏;;一种结合BaseNP识别的汉语概率句法分析改进模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素秋;;汉维名词在多重定语中的分布顺序及其理据[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贺瑞芳;秦兵;刘挺;潘越群;李生;;基于依存分析和错误驱动的中文时间表达式识别[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群;张彤;;汉英机器翻译扩充词典的建造[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曾晓渝;;语言深度接触现象的认识问题——以海南三亚回辉话为例[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斯·劳格劳;华沙宝;萨如拉;;基于统计方法的蒙古语依存句法分析模型[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郑娜;闽南方言:闽南文化之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黄树先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寻找词义演变的奥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春琴;南北朝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翟颖华;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核心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施真珍;《后汉书》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齐旺;台语北部方言核心词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碧;汉语“更”类副词的历时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敏;《潜夫论》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熊燕;同义释词中核心词的提取[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志国;同义词中核心词的提取[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曦;《论衡》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龙丹;汉语“颜色类”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赵欣欣;《新华同义词词典》形容词的核心词提取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业梅;《现代汉语词典》多音节副词释义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9 张玉代;“背负”类词汇历时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祝慧佳;汉语名词复合短语识别与分类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3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