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尔雅》的同义词词典性质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of words: synonyms, synonyms and individual words, of which synonyms account for about 75. It is found that the synonyms have four characteristics: (1) the synonyms are clustered according to one meaning; (2) the definitions are hierarchical; (3) they are normative; and (4) the synonyms are systematic. Therefore, Erya is the first synonym dictionary with exegesis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5JA740016)的支持
【分类号】:H13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第一次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派[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03期
2 胡海琼;;上古以母研究述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李运富;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证明部分)[J];古汉语研究;1989年04期
4 顾迁;;敖继公《仪礼集说》与清代礼学[J];史林;2012年03期
5 林亦;关于平话等的壮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6 李艳;;“瓠”、“匏”、“瓢”考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刁小龙;;评《清代〈仪礼〉文献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光磊;刘禹锡乐府诗浅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徐玲英;;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训诂特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谭宏姣,张立成;"葫芦"命名及文化释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3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彭达池;《黄帝内经》注释与大型辞书编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洪华;宋代“小学”文献考略[D];山东大学;2008年
6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丁羿;儒家的学术化与《尔雅》成书[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苑静;王念孙《读书杂志》校勘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林;王绩思想及其诗歌简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改芳;戴震“以诗证诗”的《诗》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田野;《文始》初文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刘琴勇;《类篇》重音字声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云;浅论王筠的学术贡献及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9 朱九香;今文《尚书》与《尔雅》词义比较类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羊霞;东汉声训理据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霞;从多义词看《尔雅》的同义词典性质[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2 李煜;论《尔雅》的编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3 解金凯;时髦小议[J];商业研究;1985年03期
4 朱祖延;《尔雅诂林》序[J];辞书研究;1995年06期
5 申小龙;雅学史论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6 林寒生;《尔雅》汉注的学术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窦秀艳;从历代史志著录看《尔雅》归类的逐步科学化[J];东方论坛;2003年01期
8 申小龙;雅学史论纲(上)[J];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9 王雪樵;“岁阳”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君惠;是尊重古训,还是墨守古训——再论“厉”字义兼与何九盈同志商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鸿君;;《尔雅》病症名词考释(二)[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冬英;;《尔雅》标点二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林寒生;;《尔雅》与古代汉族文化[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育林;李乐啸;尤海燕;;关于《尔雅》所载本草数目的研究[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连益;连真然;;浅谈双语词典附录设置的十条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曾启雄;林雪栶;;汉字字书中的色彩文字[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月英;吴小平;;中国古代贝类的记载[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白蚁无所不在[A];昆虫学会通讯4[C];2002年
9 文传良;何义刚;文凯;;中国古代相犬小史[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10 邹兰;胡兆生;夏树庆;;关于小康文化建设的思考[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伟;人莫不饮食 鲜能知味也[N];学习时报;2003年
2 李亚明;《尔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坐标[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栾贵明;从《十三经索引》说起[N];光明日报;2005年
4 李人凤;置书《称谓录》[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中强;湂[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6 党玉占;“国鸟”金鸡[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局长 刘伟平;加强修养 提高素质[N];学习时报;2009年
8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医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李培培;归国文物名属文字解读[N];团结报;2009年
10 胡元麟(江西);瓷器的“件”[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3 赵鸿君;“五经”、《尔雅》与《黄帝内经》病症名词的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薄守生;郑樵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昂;《尔雅》的博物思想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宋丁羿;儒家的学术化与《尔雅》成书[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璐;20世纪《尔雅》文献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王丽;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张小柯;关于《倭名类聚抄》所引《尔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丽珍;《尔雅》、《方言》郭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蔡淑梅;邢f:《尔雅疏》综论[D];宁夏大学;2004年
8 殷静;《尔雅》郭璞注的并列复合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春媛;《埤雅》综论[D];宁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48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4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