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邮电大学》 2013年
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
袁娇
【摘要】:近年来对礼貌问题的研究开始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完整的礼貌理论应该包括对礼貌和不礼貌的研究。在所有关于礼貌的理论中布朗和列文森于1978年提出的而子理论无疑最具影响力。该理论认为礼貌言语行为是出于对“面子”的需求,“面子”被定义为每个理性的成年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当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威胁到听话人的面子时,该行为就被认定为而子威胁行为。事实上,在交际中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当说话人采取缓和型面子威胁行为时就被认为是礼貌的。而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不得不采取非缓和型面子威胁行为,即不礼貌言语行为,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因此礼貌和不礼貌言语行为都可以在交际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而目前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论研究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主持人和受访者都会相应地实施礼貌或不礼貌言语行为,但是目前几乎没有对该语言现象的专门研究,且前人的研究并没有对该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诠释。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将认知、社会和文化因素融入到语用学研究,为语言使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相对新的视角,具有强大的解释力。鉴于此,本文拟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指导,对电视访谈节目中的礼貌或不礼貌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顺应论框架下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语料进行分析,探讨在电视访谈节目中采取不礼貌言语行为能否帮助说话人实现其交际目的,并进一步研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说话人选择礼貌或不礼貌言语行为的机制,最后本文试图从受访者的角度阐释礼貌言语行为可能的实现方式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礼貌策略,旨在为其提供一些实际帮助。 作者希望本文能够从理论上为礼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为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受访者如何恰当实施礼貌言语行为捉供一些启示,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解读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言语背后的会话意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22;H03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世坚;;语言非礼貌现象及非礼貌理论的完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正光,吴志高;选择—顺应——评Verschueren《理解语用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3 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4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5 何兆熊;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6 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7 张大毛;;不礼貌言语的界定和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S1期
8 杨子;于国栋;;汉语言语不礼貌的顺应性研究[J];中国外语;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美;阚智文;;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卢志宏;礼貌与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程凌云;;“面子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气氛营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王勇;英汉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价值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余玉萍;;汉语称赞语回应的语用顺应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晓卉;;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静;;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芳;;同级反馈中的面子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志坚;;礼貌原则与外贸英语函电的语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3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项秀珍;;论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卫平;曹玮玮;;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敏;;合作原则在研究生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应丽娜;中国青年拒绝策略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黄圆圆;《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崔有为;以利奇和顾曰国为代表的英汉礼貌原则比较研究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梅迎春;英语合同谈判技巧模式与礼貌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光;教师话语对口语课堂参与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世坚;;莎剧中的称谓语及其翻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谢世坚;;中外三部莎士比亚词典对比[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5 李元胜;;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晓光;;礼貌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年04期
2 夏金成;;礼貌原则的再解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6期
3 程楠楠;康平平;;礼貌用语与人物塑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2期
4 周怡汐;杨国萍;;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03期
5 周黎;徐佳;;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大学英语》为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翠翠;;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39期
7 廖运全;;由言语交际的异常现象探究利奇的语言学理论[J];教育与职业;2004年28期
8 雍瑾;;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刘自强;;中国人怎样讨价还价——论讨价还价中的礼貌原则和礼貌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10 赵莹;;礼貌原则在中西交往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张艳君;;西方礼貌理论的文化阐述及其认知模式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黄碎欧;;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项秀珍;;论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丽萍;;试论“谎言”的释义及内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晓卉;;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杨丽;;寻找人物演播室访谈节目的“第二落点”[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莹;[N];黔西南日报;2009年
2 叶欣;[N];中国税务报;2008年
3 李良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李美 于都;[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记者 严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坚白;[N];绍兴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杨川梅;[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周 波;[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韦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记者 李培松 王鸿;[N];遵义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敏芬;汉语中不礼貌构式的社会与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王国凤;《红楼梦》与“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石云霞;萧伯纳《卖花女》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刘兴兵;中国医患门诊会话的语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承平;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邵严毅;蓄意歧义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本川;《无事生非》中话语的(不)礼貌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2 袁娇;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李洪伟;汉语语境下礼貌语的听者认同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唐建军;礼貌原则在网络言语交际中的适应性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婉湘;时间指示语映射现象的礼貌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祎蓓;译者主体性下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任利华;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岩;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理论分析汉、英语言中的会话隐含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潘敏;英汉言语行为中的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姣;言语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的顺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