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的动词性回指现象
[Abstract]:Verb anaphora is a new anaphora concep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aphora concept. Its main features are that the anaphora form is a predicate component, its anaphora is not a noun element, and the anaphora object is not a thing, but one or several situations.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verb anaphora has a certain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oherence mechanism of discourse.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汉新时代教学词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8JJD74005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中的‘文化观念’研究”(YWF-10-06-24)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家骅;语用学与动词体[J];外语学刊;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凤才;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小琴;俄语限定从属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2 张杨;俄语句法体系中的繁化现象[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徐海东;咸宁话的“到”[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伟;现代汉语“V着(zhao)”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丰;;政治演讲语篇的评价——以“I have a dream”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飚;徐健;;隐喻性语篇中语义连续统的认知分析[J];大家;2011年15期
3 郑一立;;语篇段间衔接与句间衔接的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马伟林;;语篇衔接手段的评价意义[J];当代修辞学;2011年04期
5 谭业升;;“概念结构、语篇与语言研讨会暨涉身与情景化的语言加工论坛”在加州大学召开[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6 王墨兰;;2011上海火灾新闻发布会语篇中的叙事修辞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周秦;;多模态电影海报语篇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以《巴拿马裁缝》的电影海报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娜;;中文讣告的主位特点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9 蓝杨;;照应对比与用法再议[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静华;;英语聚集型和汉语流散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锦玉;;普通话语篇停延与呼吸特征初探[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认知视角对语篇语域的设定[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10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殷治纲;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和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翟帆;我国已发布语言文字标准200多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张建平;首届白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理召开[N];大理日报(汉);2009年
4 白烨;网络聊天室会话中违反Grice合作原则的现象分析[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5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8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9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盖黎莉;语篇中的互动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刘芳;英汉幽默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刘艳艳;散文写作中连贯性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珂;多模态语篇的概念意义[D];中山大学;2010年
8 孙瑜;论语篇衔接[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彭Z,
本文编号:2377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7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