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闽语的同化与合音现象
[Abstract]:The assimilation of inland Fujian language usually occurs within the syllable the adjacent syllable and the sub-system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nalogy and common language between the adjacent dialects on the dialects. Some assimi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different phonetic forms of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nunciation, the consonant of inland Fujian language follows the conjunctive way, that is, "the initial consonant of the former character (the vowel of the first word and the vowel of the word after the word)", and the syllable does not exceed the phonetic system of the dialect generally. From the semantic point of view, syllable form and its composition of the original word is the same. From the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synonyms are high frequency words or phrases which reflect daily life in oral English, some of which cannot be used independently. In written form, it is generally used in homonyms or other vulgar words.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semantic differentiation, whether assimilation exists variables, syllable often changes.
【作者单位】: 三明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内陆闽语的现状与历史研究”(09CYY009) 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统计学视角下的内陆闽语语音研究(2011B201)” 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闽教科[2007]21号)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闽中方言熟语歌谣研究”(JA12297S)
【分类号】:H1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杰瑞;建阳方言否定词探源[J];方言;1995年01期
2 秋谷裕幸,,曹志耘;浙江庆元方言音系[J];方言;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远雄;汉语方言否定词的读音[J];方言;2003年02期
2 陈立中;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J];方言;2005年01期
3 邓享璋;;闽中方言的■韵[J];方言;2010年03期
4 林素娥;;汉语否定副词“不”“没”的类型学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徐时仪;否定词“没”“没有”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吴安其;;温州话的韵母及其文白异读[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2期
7 燕海雄;江荻;;论东亚语言内爆音的地理分布与族群渊源[J];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02期
8 邓享璋;;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J];三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陈立中;从现代汉语方言保留古代全浊声母系统现象的地理分布看湘语与吴语的历史层次关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梅祖麟;;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美庄;《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岚;石陂方言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桂香;元代浙江古体诗用韵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6 熊浩;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对小称调、女国音、美眉等语言现象的生物学解释[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2 ;《中国语言地图集》问世[J];地图;1988年03期
3 陈泽平;19世纪传教士研究福州方言的几种文献资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颜逸明;;平阳县和泰顺县的方言情况[J];方言;1981年01期
5 ;方言调查词汇表[J];方言;1981年03期
6 梁玉璋;福州方言的“切脚词”[J];方言;1982年01期
7 朱德熙;;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2年03期
8 张盛裕;;潮阳方言的象声字重叠式[J];方言;1982年03期
9 李荣;;关于方言研究的几点意见[J];方言;1983年01期
10 李荣;;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方言;198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教学中音变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衍妮;;如何读准轻声字[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3 张贤敏;;光山方言的语气词系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4 梁玉璋;再谈福州话的“做”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杨正勇;杰觉伊泓;;词的音变与过程分析——以彝语音变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小梅!516015;双音节形容词重叠音变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7 李书娴;;关于广州话阴去调和阳去调的听辨实验[J];方言;2008年01期
8 亓海峰;;轻声性质的跨方言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姜文振;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脱落[J];学术交流;2002年06期
10 张桂权;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朱巧明;周志军;李培峰;;中文邮件语料库建设及其分类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韦丽平;赵咪;曹文;;与上声和曲折调变读有关的文献调研——基于《方言》杂志的调查与统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韦名应;曹凯;;仡佬语方言鼻音声母的发音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杨阳蕊;王姝文;李永宏;于洪志;;藏语音素音位系统的功能负担计算[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明兴;;北京话两类连读音变的特征架构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磊;普通话水平测试须注重理据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涂志伟;俗写惯用混用的姓氏(四)[N];闽南日报;2008年
4 怓新红;普通话培训重在实效[N];驻马店日报;2008年
5 记者宋晖 路越;有效保护方言文化迫在眉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2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3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琼;汉语复句书读前后语言片段的非分句识别[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娥;关系:语义:规则[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淑琴;《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构形附加成分分库》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冯潇;历史音变中的循环现象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璇;自贡仲权话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关伟华;长葛方言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6 彭毛东主;化隆藏语语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明茂修;灵川县青狮潭(岩山)土话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屠爱萍;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云凤;《现代汉语词典》偏正式合成名词释义元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娜娜;兴县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8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