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语言理论探源
[Abstract]:Saussure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However,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research,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Saussure's language theory is not completely imagined by him, but is formed throug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and peers. Saussure's views of language system, linguistic symbols, language and speech, synchronic study and diachronic study all have their sociological, psych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roots in Germany,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Polan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分类号】:H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城;朱蓓蓓;;库尔特内和索绪尔的语言思想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姚小平;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曰珠;汉英谚语中共存的女性歧视现象及其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张雪梅;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冯小钉;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仰鑫,欧阳俊林;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演变及其认知科学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陈献;;互知假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8 朱琼;;格语法主要解决的理论旨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任佳思;;歧义之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吴九茹;范荣廷;刘炳吉;;从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看英语交际教学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郭丽军;;试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及其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宋晶;;论语言学流派对词典编纂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永勤;;分歧中的互补:三种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学说及其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裴振霞;;奥巴马获胜演讲的功能文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常巍;姜杰;;听力理解中的合作[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项超婕;浅谈在CBI理念下完善中国双语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汪艳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箐;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多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课中的应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信德麟;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生平与学说[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卢凤鹏;索绪尔语言理论与陈望道之“功能说”[J];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3 张璞;;浅谈索绪尔与布龙菲尔德语言理论的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4 刘勃;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李学民;朱洪斌;;刍议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承与驳[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0期
6 易兴霞;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哲学内涵[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徐海铭;作为普遍的科学理论的语言理论──从现象学视角看索绪尔的语言理论[J];外语学刊;1998年04期
8 ;《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出版[J];汉字文化;2000年01期
9 聂志平;有关《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三个问题[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朱小英;;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区分理论评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朱少红;;发展中的王希杰的语言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孟华;;后结构主义:王希杰语言理论的倾向[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孟建安;;王希杰的语言观及其发展轨迹[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思益;;王希杰对索绪尔学说的发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岑运强;;论言语的语言学[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7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9 孟建安;;语言理论的新贡献——王希杰“潜性”和“显性”语言理论评介[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雷斌;;王希杰先生的潜语言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腾慧群;索绪尔学说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裴文;索绪尔语言理论体系中的时空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李开 南京大学中文系;说“言”道“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葆嘉:语言科技新思维的倡导者[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周舒 实习记者 王菲宇;横跨语言学与国际政治的少数派[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韩少功;现代汉语再认识[N];文汇报;2006年
7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欧阳骏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伍铁平;坚持科学精神 维护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频;再论语言、心智和实在三者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曙光;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的重新语境化及其在书面新闻语篇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世民;结果/使役结构和双宾语结构的事体结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雯;语言符合任意性原则及其在辞格实证分析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灿煌;从语言的理据看术语翻译的三种方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刘辉;索绪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朱蓓蓓;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语言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5 莫嘉琳;外国留学生汉语否定差比句的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宇;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陈业俊;索绪尔语言哲学与相对主义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红燕;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徐剑;汉语词汇借代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王如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7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9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