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郭建中翻译研究论文选述评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ranslation: theory, practice and Teaching: selected works of Guo Jian's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evaluat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ZJ09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B027)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天振;论译学观念现代化[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2 俞佳乐,许钧;翻译的文化社会学观——兼评《翻译文化史论》[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文明,李芸昕,张映先;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输出和异化策略[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志雄;《伊利亚特》叙事中的“重复”——由一个阻碍叙事欣赏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童兆升;等效原则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何绍斌;作为文学“改写”形式的翻译——Andre Lefevere翻译思想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曾文雄;;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反思[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6 肖坤学;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7 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8 王祖华;;建构的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建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胡德香;中西比较视野下的翻译批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10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振宇;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3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顺红;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变形——从《尤利西斯》的英汉翻译谈起[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力文;汉语新词翻译的描述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魏东峰;中西翻译理论对比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颖;文化翻译中的译者文化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巧宁;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朋志;翻译中接受过程所激发的创造性[D];安徽大学;2005年
7 李宏亮;“中国译界关于翻译学建设的争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江慧敏;从哲学阐释学视角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林;“不忠实”翻译的原因及积极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玲英;翻译操控与“信达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许 钧;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张南峰;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翻译研究的过去与未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陈秀;论译者介入[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5 张萍;侦探文学在中国的两次译介热潮及其影响[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哲;谢利锋;;从传播学角度审视电影片名的翻译[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封杰;;从英语全球化和地方化解读语言文化之动态关系[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3 徐志学;;石刻“百函无滞”与“次卿之脱粟”考辨[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4 赵鹏;;目的论视角下翻译本质的再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3期
5 景艳娥;;教语言更要教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6 程昕;;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婧;;浅析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内涵[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8 毕会英;迟宏波;;浅析语言变化中的社会因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9 祖林;董玉娟;;从语言变体角度浅议QQ语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J];大家;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慧;;修辞学的重要概念:零度与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潘悟云;;建立语言考古学的设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焦鹏帅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道器相合 学术共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3 萧家成;语言的记载和诠释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6 张佳佳;警惕校园里面的“语言垃圾”[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7 方成;俗话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实习生 李建伟;“火星文”究竟在说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文会;上网语言要文明[N];保定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9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伟;汉英习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彭娟;论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雯;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4 朱蕾;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现象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郑俊玲;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科红;翻译本质及其变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兆娟;输出对语言形式习得的促进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燕春;从象似性的角度看诗歌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琼;翻译本质的关联理论诠释[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凌;论教师反馈在学生对混合虚拟语气语言形式注意中的作用[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9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9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