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相似性的思维生成机理与语言理解机制
[Abstract]:Metaphor has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study of metaphor similarit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etaphor research. Metaphorical similarity refers to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arget domain and source domain. I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metaphor construction. The thinking basis of metaphor similarity generation is complex and depends on the right brain to process the information. The thinking process is realized by activating the conceptual system. The forms of metaphor similarity in language are hidden point and line, prominent line and surface.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metaphor i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analogy, judgment and reasoning. The thought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aphor similarity and th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have their particularities. The study of metaphor similarity helps to reveal the nature of thinking cognition and languag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学生与俄罗斯人俄语语言意识对比及模式化研究”(12BYY143) 2013年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点项目“俄汉全译认知转化研究”(YJSCX2013-003HLJU)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明;隐喻相似性及其认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文斌;;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彭玉海;于鑫;;俄语物为动词隐喻意义的认知阐释——兼动词多义问题[J];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4 李善廷;;论隐喻的相似性[J];中国俄语教学;2008年01期
5 陈雪;;科学隐喻的构成模式及功能[J];学术交流;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翠;李晓红;;浅析隐喻的显式和隐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宁建花;;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葛红,李加强;隐喻理论综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束玫娟;;新闻语篇中的言语隐喻及非言语隐喻——以《纽约时报》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李先华;;唐诗词语隐含义个案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云;崔娟娟;;认知隐喻及其判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刘先宽;孙若红;;网络交流语的隐喻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阳;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蔡思杨;《朱子语类辑略》方位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杨静;基于框架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孙正嘉;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新词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王晶;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隐喻中“黑”的文化内涵[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任晓杰;基于产品制造难度系数的工时定额制定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张倩;预设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牛田;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张华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新词语的英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邹颖;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促进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亭;隐喻的感悟及其文化背景[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孟令霞;;科学隐喻的原型与主体关系探微[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3 葛建民;赵芳芳;;论动作型动词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机制[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4 蔡晖;;Падучева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价值[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5 李侠;;配位方式支配模式论元结构[J];外语学刊;2011年01期
6 董宏乐;论科技语言的隐喻性[J];外语学刊;1999年03期
7 胡元德;比喻的心理机制[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8 朱跃;论人的认知与语义的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王文斌;;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张旭东;论语言的认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邵敬敏,赵春利;“语言理解论”刍议[J];修辞学习;2004年01期
3 黎晓丹;;语言理解中的一大瓶颈——“熟悉”词语[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年00期
4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视角在时间语言理解中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周殿龙;简论民族文化对语言理解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6 黄振定;;析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陈永红;;大学生语言理解与生成的阶段性探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朱志美;;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黄培红;;探索语言理解与融汇贯通的因果律[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年03期
10 李晓莲;;论文化关联性与语言理解[J];人民论坛;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俊燕;王作英;;口语对话系统中一种稳健的语言理解算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2 廖冉;张微;;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对阅读困难的贡献:来自解码和语言理解困难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徐志明;王晓龙;张凯;关毅;孙玉琦;;语音识别语言理解模型[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曲方炳;;具身认知框架下的语言理解[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彭金祥;;类推的认知语言学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椿志乃;语言理解过程对口译可行性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侯卫霞;运用问题解决理论解释语言理解的过程[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2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