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视角下的离散与模糊
[Abstract]:Dispersion and ambiguity are two opposite categories, which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in language studie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debate on related philosophical issues,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ategorizatio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formalism and functionalism on this issue, and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categor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totype theory, an asymptotic model is proposed to combine discrete and fuzzy categorie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基安;情态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兵;;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名实论)与翻译的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潘文国;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二占;;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谢艳梅;论英语中情态助动词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杨凯;赵艺;;试析普特南对乔姆斯基“天赋假说”的批判[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陈志杰,常焕辉;论沉默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功能——以《紫色》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7 王跃平;语词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夏国军;语言逻辑与形式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丰国欣;Paradigm:语言通约之基石[J];理论月刊;2004年07期
10 高利民;语言的朝霞——《庄子》卮言刍议[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许国萍;;差比句中的情态动词意义分布考察[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同文;英语中的情态:系统功能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芳;《傲慢与偏见》中语气及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D];河北大学;2003年
3 杨尚英;分析语用模糊在财经语篇中的应用——以艾伦·格林斯潘的财经评论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毛德兵;民法解释学的哲学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魏明;论冯契的本体论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珞翰;中小学文学教育问题初探——兼论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海波;语言游戏论与自然语言量化结构[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闫金萍;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D];延边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正存;;“完结”义动词表周遍义的演变过程[J];语文研究;2011年02期
2 施发笔;;从名词占位的重合与离散看“N_1+在Np上+Vp+N_2”类句子的歧义成因[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山川;;呼号·离散·搏击[J];成人教育;1993年04期
4 陈伟武;;秦汉简帛补释[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5 陆开丰;;“屠毒”解[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吴琦幸;;古书词义新探(二则)[J];文献;1984年04期
7 扈光珉;;《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越”字新解[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陆丙甫;蔡振光;;“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9 周凤珍;“契阔”词义补[J];辞书研究;1988年06期
10 心一;;漫议成语的使用[J];秘书工作;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琳;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秦小锋;语用模糊—政治外交话语的策略[D];西南大学;2006年
3 莫银丽;模糊学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7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3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