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9 15:52
【摘要】:本文旨在评介当代借词音系学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现象对于借词音系学乃至理论音系学的贡献与挑战。首先,我们所列举的借词音系现象强有力地支持听觉感知的显著性在音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不具有区辨性、冗赘的特征也会参与借词改造的音系运算。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在这些语言的借词现象中观察到与听觉感知息息相关的"增强效应"的作用。同时,汉语与非汉语的某些借词现象也对现有的音系理论提出挑战,诸如"调盲"以及"不造新音节"等在其他语言里比较罕见的特殊现象。总之,本文的讨论说明,经由细致的整理与分析,一般刻板印象中"简单、无复杂音系变化"的东亚语言其实深具研究价值,也能对当代音系理论做出实质的贡献及有力的质疑。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theoretical models of contemporary loanword phonology and the contribution and challenge of Chinese (dialect) and minority language related phenomena to loanword phonology and even theoretical phonology. First of all, the phonological phenomena of loanwords strongly support the significance of auditory perception in phonological theory. Because they are not discernible, redundant features will also participate in phonological operations of loanword transformation. More importantly, for the first time, we have observed in these loanwords the role of the "enhancement eff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uditory percep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loanwords in Chinese and non-Chinese also challenge the existing phonological theories, such as "tone blindness" and "no new syllables", which are rare in other languages. In short, th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rough careful sorting and analysis, the East Asian language in the general stereotype of "simple, non-complex phonological changes" is in fact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Also can make the ess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phonology theory and the powerful question.
【作者单位】: 台湾清华大学;
【分类号】:H11;H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乾峰;;汉语借词音译的优选论分析——以增音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袁野;;汉语外来语最小词限制条件MinWd的研究——基于短语重音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张宁;;优选论在英语音译词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于辉;;汉语中英语来源借词增音现象的音系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晓培;;英语中汉语外来词辅音音系调整的优选论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李健;;外来语音系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吉生;;再论汉语外来语音节可接受性的优选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吴海红;;外来词音译的优选论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9 尤爱莉;;汉语音节的良构性与英语外来词(英文)[J];语文学刊;2008年03期

10 于辉;;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知觉、音系分析——以音译词中的流音(l、r)为例[J];语言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秋武;;音系学综观:历史与现状[J];中国外语;2006年02期

2 李兵;;《演化音系学——语音模式的产生》介评[J];现代外语;2007年03期

3 颜宁;;语音学和音系学:学术领域及发展前景[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红梅;;生成音系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红梅;;《基于语音的音系学》评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1期

7 ;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将在上海举办[J];语言科学;2009年02期

8 夏志华;郭中子;欧琛;;“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3期

9 左苏;;音系学分析中音系表达的基本单位[J];沧桑;2010年02期

10 张静;;结构音系学与生成音系学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德;;音系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贺俊杰;;基于音系理论的变调自动处理模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嘉龄;;轻声与时长[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贺俊杰;;跨方言声调生成及变调处理[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5 贺俊杰;;跨方言声调生成系统及变调处理系统的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高北刚;;从生成音系学角度谈普通话声母的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前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8 许俊;;英语清浊音习得的OT分析(6.音系学)[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洪君;;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曹剑芬;;关于“声学不变性”的若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马秋武;我的音系学研究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鲜明;综观西方音系学流派[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马照谦;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发音音系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国凤;管辖音系学:来自吴语和粤语的证据[D];湖南大学;2007年

2 吴娟;银川方言声调连续变调的音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立娟;益阳方言轻声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4 马晓莉;汉语中的轻声:轻声的音系学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继媛;重申管辖音系学音段理论及其与声调理论的兼容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欧亚丽;系统功能音系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维蔚;青岛方言声调连续变调的音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伯杨;静海方言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伟;宜城方言变调和轻声的语音描写及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吕东莲;怀来方言的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3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3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